濒危非遗首度公开招徒 25个名额最终扩至45人
编辑: 关春英 | 时间: 2015-03-23 10:45:25 | 来源: 北京青年报 |
佟秀芬(中)指导两位徒弟画泥塑彩绘脸谱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北京青年报讯(记者 李天际 通讯员 宋云辉)“原计划5个非遗项目各招5人,但消息一出,报名电话就几乎被‘打爆’了。”西城区5项“濒危”非遗项目首次面向社会招募非遗传承志愿者。45位传承志愿者经过严格考核,近日全部顺利结业,使这些老手艺有了新的继承人。
据介绍,西城区第二批非遗项目传承志愿者的招募最快将于今年4月启动,内画鼻烟壶、天桥古彩戏法、清明寒食13绝小吃制作技艺等5个非遗项目将向社会公开招徒,招募的人数初定为25人。
非遗绝活首度公开招徒
占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总量三分之一的西城,一直以来面临着传承人老龄化和断代的危机。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杨飞说,很多老艺人平均年龄在65岁左右,精力有限;加之没有什么经济效益,很多年轻人并不爱学,有些非遗项目因为没有后继者而濒临失传。
老手艺的发展似乎走进一条死胡同。为了打破困境,西城区去年8月率先组织北京刻瓷、裕氏草编、泥塑彩绘脸谱、戏曲盔头制作技艺及北京宫毯织造技艺的传承人,公开招徒。这是西城区首次面向社会招募非遗传承志愿者,其中前四门手艺始终是家族传承,从未公开外传过。
“经过前期与这些传承人沟通,他们都愿把技艺传播给爱好者,扭转传承难以为继的现状,把前辈留下的好玩意儿发扬光大。”杨飞说,招募传承志愿者,为的是让这些“濒危”项目能有人关注、学习,最终使宝贵的非遗项目能够不断传承下去。
25个名额最终扩至45人
报名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参与的志愿者竟达到400余人,完全出乎人们的预料。报名者中有中学教师、学生,有外企白领,甚至还有退休工人。经过一个月的招募、考核,因为“好苗子”实在太多,25个入围名额最终扩大到45人。经过24课时的免费项目培训,所有入围学员均通过了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传承人的认证,被授予“优秀非遗传承志愿者”称号。
“拿着老师颁发的证书,感觉到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落在手中。”北京刻瓷项目传承志愿者周晓明是一名陶瓷设计师,在学习过程中,周晓明在自己设计的陶瓷上运用老师教授的北京刻瓷技艺,完成了10余件作品。“在和北京刻瓷技艺传承人陈永昌老师学习后,我才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我也希望通过对老师技艺的传承,为弘扬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做出一点的贡献。”周晓明说。
更多非遗项目将有传承人
“首次公开招录传承志愿者的成功,打破了许多人原有的观念。事实证明,许多老手艺对当代人,同样具有吸引力,它是经过时间检验的艺术,不会被时代淘汰。”西城区文化委党组书记张云裳说,这为今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弘扬,提供了新的思路。杨飞对首次招募结果也很欣慰,“传统文化的根基并没有断掉”。
张云裳说,与文物保护不一样,非遗保护更偏重于传承。虽然西城区文化委开展了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但只限于普及和传播,真正要发挥传承人作用,把传统文化继承下来,还要靠传承人手把手地教授、传习。今后,区文化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还将通过整理非遗教案、拍摄非遗纪录片等方式,让更多的非遗项目留有记载,便于传承。
个案
脸谱看着很美 画起来很难
一支细毛笔,一盘颜料,一个模具,接下来就可以绘制泥塑脸谱了。但看似简单的背后,没有几十年的坚持和功力,根本画不出来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京剧脸谱人物。
59岁的佟秀芬是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彩绘脸谱传承人,学习泥塑彩绘36年。如今,曾让佟秀芬担忧的泥塑彩绘脸谱后继有人,除了她的儿子林泓魁之外,还有5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徒弟”。王燕和李丽子就是其中两位。生性活泼的王燕是一名外企员工,而言语不多的李丽子是中学美术老师。
泥塑彩绘脸谱起源于清光绪年间,讲究规整、构图严谨、线条流畅、位置准确、色彩明丽。吃功夫的是彩绘,制作过程包括淋浆、摔泥、刻坯、修坯、上白、勾线、填墨、压粉、上红、填大色、上漆等步骤,工艺之繁复素有“三型七彩”之说。
王燕最早是看电视了解的泥塑彩绘脸谱。“脸谱的颜色很丰富,线条也很美。”但当自己拿起画笔,在石膏模具上画下第一笔的时候,才感到脸谱画起来很难。画脸谱,勾线讲究要一笔成型,人物的五官最重要的是对称。开始,王燕一手举着石膏模具,一手拿着画笔,总是画不好,不是眉毛的线条粗细不均,就是人物的眼睛不对称。为了尽快熟练起来,她先在宣纸上画,每个人物至少画上10遍,有了感觉再在石膏模具上练。现在王燕已经掌握了几种脸谱的谱氏画法。虽然已经成为一名泥塑彩绘脸谱非遗传承志愿者,但王燕说要达到老师画笔下人物传神的效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老师那种几十年不间断的练习和毅力。”
对话
希望我的学生能够超过我
对话人:泥塑彩绘脸谱传承人佟秀芬
北青报:在这次招募徒弟之前,您收过徒弟吗?
佟秀芬:没有正式收过。有些人喜欢画脸谱,也有天赋,但我没能力管人家的食宿,就没有收。
北青报:这次一下子招到5名徒弟,您都教给他们什么技艺了?
佟秀芬:基本我师傅教给我的,还有我后来自己创新的,都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了。
北青报:有句老话叫“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您有这方面的担心吗?
佟秀芬:我很高兴政府搭建一个平台,让我能有机会把泥塑彩绘脸谱技艺传承下去。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够超过我,并且不断推陈出新,在某些地方有他们的特长。
北青报:有了传人,今后您有什么打算?
佟秀芬:现在还是画脸谱,今后找个合适的机会打算把这摊事交给我儿子,以后挑起泥塑彩绘脸谱大梁的就是我儿子和我的学生们。
北青报:过去很多非遗项目不景气,主要是收入太低。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您认为如何重振非遗?
佟秀芬:还是要和市场结合。现在的脸谱就可以商业化,我们在保证脸谱谱氏不变的前提下,适当进行创新,比如我们给脸谱的人物加上盔头和服饰,并且创作出卡通形象的脸谱,这些改进取得的效果都非常好。本报记者 李天际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手拉手”!中国链博会打造世界“共赢链”2024-11-29
- 澳门故宫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启用2024-11-29
- 12月1日起赴港澳旅游“一签多行”“一周一行”陆续实施2024-11-29
- 这场跨越海峡的“青春之约”成为两岸交流的靓丽风景2024-11-29
- 泉州走进台湾 泉州特色文创在台北大稻埕展出备受欢迎2024-11-29
- 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厦门海沧区举办海印放火狮民俗文化节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