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两岸同迎新春 亲情温暖海峡

​2月19日晚,七彩烟花腾空而起,照亮了厦门与金门之间浅浅的海峡。

 

2月20日,在台中市举办的第五届海峡两岸春节民俗庙会上,少林功夫表演台湾观众如潮。

 

一年一度的农历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海峡两岸的同胞沟通感情的最佳契机。羊年春节期间,两岸各界通过庙会、焰火晚会、联谊活动等各种方式共庆新春佳节。

 

19日,中国农历正月初一,第五届海峡两岸春节民俗庙会在台中文创产业园区隆重登场。庙会以“欢乐春节·魅力河南·锦绣中原”为主题,展现中原文化魅力。开幕式当天,来自河南民俗文化表演团队的“少林武术”表演,及台湾民众难得一见的“太极拳”、“大型鞭陀”及“河南传统舞台”演出,现场观众爆棚、喝彩声不断。

 

19日晚,七彩烟花腾空而起,照亮了厦门与金门之间浅浅的海峡。2015年海峡两岸春节焰火晚会在厦门的黄厝沙滩和金门的小金门沙滩同时举行。争相绽放的璀璨礼花,让海峡两岸夜空中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从2007年开始,每年大年初一,厦门金门两地同时燃放焰火,遥相呼应,深情“对话”至今已经是第九年。

 

“由过去的炮火变成了现在的焰火,两岸和平是我们台商共同的心愿。”焰火燃放现场,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陈信仲拿出手机,让记者看他昨日上午在金门布置焰火晚会现场的照片。“上午在金门,现在我已经在厦门,两岸就是这么近啊。”他说,“今年我特地把年过九旬的母亲从台湾请到了厦门,厦门已经是我的第二个家乡,我想让母亲也能感受两岸的这份亲情,我也希望两岸焰火晚会能够一直继续举办下去。”

 

像陈信仲一样春节期间经由小三通往来两岸的人还有很多,台当局“移民署”24日指出,农历大年初一到初五(19日至23日),透过“小三通”入出境金门过年的大陆旅客高达11902人次,较去年同期大幅成长。

 

今年春节,“围头新娘”洪明亮忙得连轴转。她家的“蓝莲花民宿”迎来了一拨又一拨陆客,生意旺得不得了。每年这个时候,她只能在春节前回趟娘家,给父母捎去年货,等忙完这个旺季,再回家看父母。

 

而台北女孩陈晓文则是与苏州男孩蔡鹤龄结婚后第一次在苏州过除夕……

 

无论是台湾老翁的乡情,还是刚刚缔结连理的两岸新人的爱情,都是两岸割不断的亲情血脉的见证,也都在这个传统节日到来之际显得尤为动人。

 

希望两岸在新的一年里,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春节“小三通” 大陆游客赴金门大幅成长

2015-02-25

春节“小三通”大陆游客赴金门大幅成长(图)

 

图为旅客在水头码头出境盛况。(台湾“中央社”/“移民署”提供)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当局“移民署”24日指出,农历大年初一到初五(19日至23日),透过“小三通”入出境金门过年的大陆旅客高达11902人次,较去年同期大幅成长。

 

“移民署”继去年提供陆客“小三通”电子签4小时发证后,今年元旦再施行离岛落地签,吸引大批大陆观光客利用春节假期竞相搭船来金门走春。

 

据统计,今年过年前半个月申请电子签旅游人次高达9478件,是去年同期4059件的233.5%;而从年初一到初五,入出境金门过年的陆客达到11902人次,与去年同期的7305人次相比,成长61.37%,整体呈现大幅上扬的趋势。

 

陆客“离岛落地签”方面,初一到初五的5天达到1526人次,每天平均申请人数破300人,其中,21日大年初三达到432人次,更创单日历史新高。“移民署”说,申请落地签的旅客从第一班船开始便挤满金门的申办柜台,工作人员每天中午前都无法离开发证柜台。

 

金门事务队表示,除了民众利用“小三通”往返大陆,加上陆客在线申办电子签的实施及离岛落地签的开办,方便陆客申请到金门的管道;此外,金门大型商场逐一落成加入营运,吸引许多到厦门春节旅游的观光客,顺道来趟金厦海上购物旅游,也带动这段期间“小三通”入出境的人数新高。(中新网2月25日电)

展开全文

海峡两岸春节民俗庙会台中揭幕 展中原文化

2015-02-20

19日,中国农历正月初一,第五届海峡两岸春节民俗庙会在台中文创产业园区隆重登场。庙会以“欢乐春节·魅力河南·锦绣中原”为主题,展现中原文化魅力。

 

开幕式当天,来自河南民俗文化表演团队的“少林武术”表演,及台湾民众难得一见的“太极拳”、“大型鞭陀”及“河南传统舞台”演出,现场观众爆棚、喝彩声不断。

 

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林怡表示,带着浓浓中原文化的本届庙会能够让台湾民众过一个祥和安宁的春节。

 

台湾文化界人士施国隆先生表示,河南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中原的少林武术、太极功夫、豫剧等民俗非常精彩,在台湾也是享受美名。

 

河南省人民友好协会会长宋丽萍表示,河南与台湾历史相连、文化相通、血脉相亲,中原“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也是台湾的“根文化”。此次河南方面专程带来凝聚中原文化精粹的内容来到台湾,让台湾同胞感受到来自客家祖根地的深厚情谊。

 

此次庙会由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中华文化联谊会、河南省人民友好协会主办,历时一周。由五大板块组成,包括少林功夫等民俗文化表演、朱仙镇木板年画等民间传统手工艺展演、郑州烩面等中原特色美食、钧瓷、汝瓷等精品瓷器展、豫台书法家写春联等内容。

 

“海峡两岸春节民俗庙会”是中国文化部近年来在海外开展文化交流系列宣传活动的重要项目之一,前四届分别由北京、陕西、贵州、吉林主办,此次在台湾岛内举办引起强烈反响。(中新社台中2月19日电 (记者 李贵刚)

展开全文

台胞作品入选最佳 羊年春联征集活动圆满收官

2015-02-20

2月17日,随着300副“羊年优秀春联”和30副“羊年最佳春联”的揭晓,“2015羊年春节春联征集活动”圆满收官。来自台湾同胞陈腾芳的作品“三阳开泰,春临大地;两岸连心,福佑中华”被专家评审团一致评选为最佳春联。

 

以“迎春送祝福 网聚中国心”为主题的2015羊年春节春联征集活动,由中央电视台、中国楹联学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国家图书馆共同主办。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同胞参与到这充满浓浓年味的征集活动中来,今年由中国台湾网协办、台湾今日新闻网支持,开通了港澳台专区,向身在港澳特别是在宝岛台湾的“家人”征集春联作品。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征集活动突显互联网思维和新媒体特色,推出通过网络写春联、征春联、对春联、送春联、贴春联、赛春联、抢春联等一系列活动和游戏,并通过海外社交平台和海内外落地活动推广,旨在凝聚全球海内外华人共同参与中国传统民俗活动,营造欢乐、喜庆、祥和、浓郁的新春氛围,展示中华儿女同心共圆梦的精气神。

 

春联征集活动从1月1日上线开始到1月31日截止,得到了全球网友的热烈响应,参与人数超过18万,共征集原创春联作品近10万副,其中港澳台地区征集到春联300余副,参与互动游戏用户数量近9万。

 

本次活动所征集的春联作品,融合了中华文化的传统与现代之美,语言生动活泼充满时代特色正能量满满,既昭示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时代精神,又体现文化传承和民俗生活,表达了参与者让中华民族更加繁荣昌盛、让生活更加富裕安康的美好祝愿。

 

今年应征的作品呈现出三大特色,一是紧扣主题弘扬主旋律。如“廿四字箴言铭座右;万千家福祉系心头”巧妙点题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主旋律。“拍蝇打虎猎狐,人民点赞;马去羊来燕舞,华夏开春”等作品则着眼反腐倡廉,颂扬伟大成就。二是语言贴近时代接地气。如“微信贺年,下载九州喜色;真情在线,点开一网春光”巧妙运用网言网语,令人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魅力。三是走进生活体现民俗性。如“策马还乡,一路春潮滚滚;围炉祝酒,九州喜气洋洋”贴合民俗生活,年味十足。“三阳开泰,春临大地;两岸连心,福佑中华”则立意文化传承、两岸同根。

 

专家指出,今年应征的绝大部分作品符合春联创作的基本格律要求,短小精悍而铿锵有韵,呈现出词语对仗、声韵协调的独特文学魅力,展现了网友们高水平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从本次活动的作品数量、质量,以及海内外民众的参与度、社会反响的热度来看,春联征集活动正逐渐成为时代精神与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一个文化品牌,成为宣传中国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着力点,成为通过媒体融合方式开展文化活动,拉近同胞感情的一次成功实践。

展开全文

“2015大陆台商春节联谊活动”在台北举办

2015-02-25

“2015大陆台商春节联谊活动”24日在台北举行。大陆各地台商协会现任、卸任会长,台商财经法律顾问、民间团体代表等400余人出席。

 

此次联谊活动主题为“两岸和平展新局,共挺台商拼经济”,由海基会与台湾方面陆委会、台湾“经济部”、工业总会、商业总会联合主办。

 

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在致辞时表示,两岸关系发展对台湾来说非常重要。当前有说法认为两岸经贸往来都是大财团赚钱,这是误解。中小企业占台湾企业总数98%,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参与厂商49.96%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一样是两岸经贸往来的获利单位。

 

他表示,目前台湾当局的大政方针“是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向,我们会勇往直前,不会退却,不会犹豫。”

 

目前在大陆台商已有92000多家。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致辞时说,大家共同努力付出,营造了60多年来最好的两岸关系。

 

据台湾方面统计,2014年两岸贸易额达1744亿美元,对大陆顺差750亿美元。对此,林中森认为,台资企业的实力与能力非常强,两岸可以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相互提升。

 

林中森指出,从ECFA早收清单两岸互免关税结果观察,台湾与大陆厂商省下关税金额比例达10:1,两岸货贸协议若能签署,对台湾来说划得来。两岸已决定春节后举行新一轮货贸协议业务沟通,希望尽快敲定协议并签署。

 

他还表示,希望两岸在教育、文化、科技、环保等各方面加强合作,让全球分享中华文化的软实力,让中华民族透过两岸合作在全球发光发热。

 

台湾方面陆委会副主委林祖嘉在致辞时透露,新的一年,将持续推动让民众直接有感的大陆工作。如,扩大两岸制度化协商成效;保障在大陆台湾同胞权益,推动两岸两会互设办事机构;双轨推进两岸经贸合作与台湾参与区域经济整合等。

 

台湾“财政部”常务次长许虞哲在联谊活动上作了“两岸租税协议内涵与效益”主题报告。(记者 邢利宇 路梅)

展开全文

海峡两岸春节民俗庙会收官 吸客超11万人次

2015-02-23

第五届海峡两岸春节民俗庙会22日在台中市完美收官,短短5天人流量突破11万人次。

 

少林功夫和豫剧表演场场爆棚;“嵩山泥人刘”带六箱专用泥提前用完又在台湾购来两箱;“炸八块”和烩面食材提前告罄……连日来,来自河南的少林、太极高手、豫剧名角及民间艺人,接连进行一场场精彩表演,让台湾观众大呼过瘾。

 

值得一提的是,为让中原传统民俗文化“活”起来,主办方特意增加诸多互动环节。尤其是在少林功夫、豫剧互动环节,台上台下的台湾观众跟着演员们现学现演,好不热闹。

 

多次捧场的台湾戏迷郭跃林说,“豫剧在台湾很受欢迎,应该多来常来”。在22日下午谢幕演出时,她还和多名观众登台学艺。

 

主办方统计,自中国传统佳节除夕开始至今,前来庙会观看民俗表演、品尝美食人数高达11.6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

 

主办方一负责人表示,通过本届庙会所有工作人员的真心相待和真情交流,让台湾同胞感受到来自客家祖根地的深情厚谊,也呈现给他们一场集视、听、味三觉上的享受。

 

“我们也切身感受到台湾同胞的热情好客,每天都有一些台湾民众给演员们、艺人们、厨师们送来当地特产和水果”,该负责人称。

 

主办称,豫台交流合作方兴未艾,希望两岸民众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由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中华文化联谊会、河南省人民友好协会主办的本届庙会涵盖民俗文化表演、麦秆画等民间传统手工艺展演等内容。(记者李贵刚)

展开全文

特写:三位台湾老翁的春节乡情

2015-02-21

题:三位台湾老翁的春节乡情

 

中新社记者 李贵刚

 

“这种鼓声我小时候听过”……20日,中国农历正月初二,祖籍河南的台中市民靳德英顺着震天声鼓声找寻到了熟悉的乡音。

 

这位89岁高龄的台湾老翁耳闻的便是开封盘鼓表演。为期一周的第五届海峡两岸春节民俗庙会此间正在台中上演,开封盘鼓犹如聚人气的号角。

 

“进来一看全是家乡的东西”,乡音未改的靳德英兴奋地一连三天搭坐10分钟车程的巴士前来捧场。

 

声称要尝遍本届庙会上家乡味道的靳德英说,第一天看钧瓷吃烩面,第二天听豫剧喝胡辣汤,今天准备看太极吃炒凉粉。

 

靳德英多次捧场的原因还与他另外一个“台中市河南同乡会副理事长”的身份有关,“这么多家乡人放弃与家人团圆的春节,给我们送来这么多好看好听好吃的”,这让他感到很是兴奋。

 

从台湾报纸上获知少林武术和太极功夫春节在台中登陆的消息,80岁的杨老专程从台北市赶到庙会现场。

 

“乡亲可贵!”杨老觉得穿行在人潮如流的庙会上,能够见到故乡人、尝到故乡味是羊年春节最大的幸运和收获。

 

杨老祖籍河南温县,太极拳发源地便是温县陈家沟。由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中华文化联谊会、河南省人民友好协会主办的本届庙会,重头戏便是少林武术和太极功夫表演。

 

此行杨老特意观赏了太极功夫表演和太极养生讲座。临别时,老翁买了12盒开封炒花生等河南特色小吃捎带给家人分享。他幽默地说,“这比打飞机去河南吃便宜多”。

 

与上述两位老翁“每一口都是最大享受”不同的是,年过六旬的南投县周兴华对本届庙会上的家乡手工艺品情有独钟。

 

“很精美、很吉利”,他一口气在庙会买了5个烙画葫芦。始于汉代,兴盛于清朝光绪年间烙画,是中国流传于民间几千年的稀有画种,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也是本届庙会的抢手货。

 

烙画传承人曹艳红得知周兴华祖籍济源后,特意赠送给他一个葫芦。

 

让曹艳红意想不到是,不多久后,周兴华气喘吁吁地跑来送给她一盒凤梨酥。周兴华说,“向家乡人寥表心意”。

 

20日,记者再次见到周兴华时,他正在给制作手工艺的河南民间艺人们分派台湾特产“太阳饼”,这也是他第三天来庙会“回礼”。

 

海峡两岸春节民俗庙会自2011年开始在台中举办,至今已是第五届。

 

临别时,意犹未尽的三位老翁均向记者打探庙会持续时间,并表示将会继续捧场。(完)

展开全文

“台二代”的春节:用亲情联结两岸

2015-02-19

“我们始终相信,不论相隔多远,时空怎么转变,我们的心永远相连。”18日,肩并肩坐在家里的沙发上,陈晓文和蔡鹤龄对视而笑尽显甜蜜。

 

这是他们结婚时许下的诺言。今天是台北女陈晓文与苏州男蔡鹤龄结婚后一起在苏州过的首个除夕。

 

翻阅红色的结婚纪念邮票,回忆起那场特别的婚礼。时间回到2014年12月1日,农历十月初十,10点10分。中国国家博物馆大厅,12对身着礼服、婚纱的新人成为首次海峡两岸新人结婚集体颁证仪式的“主角”,在两岸亲友和嘉宾的祝福声中宣誓、领证,喜结连理。

 

蔡鹤龄和陈晓文就是其中的一对新人,“爱情长跑”近十年后终于牵手。

 

“我们的专用邮票总共有两套,另一套国家博物馆收藏了。”陈晓文觉得自己是那么幸运。能在苏州拥有自己的事业,能成为苏州的儿媳,能拥有如此特殊的婚礼。

 

苏州,对于陈晓文来说并不陌生,2002年,她就跟随着大姑姑陈苹苹一家来到这座城市,是一个标准的“台二代”。

 

“你不知道那时候的苏州还是很落后的,冬天好冷噢!手上都长冻疮了。”陈晓文说刚来时总想回台湾。

 

“我认识她的时候还是个喜欢哭的女孩子呢。”2004年,苏州男孩蔡鹤龄走进了陈晓文的世界。

 

“身边好多人都劝我放弃,都说台湾女孩太遥远了,以后回台湾怎么办?”蔡鹤龄说,这些问题倒想得不多,就是觉得两个家庭的差距还是很大。

 

看着结婚时自己做的感恩父母的视频。蔡鹤龄开心地自嘲着。“你看差距多大,她小时候像个公主,我是个很土的傻小子!”

 

“不过你看这个时候我就很帅气了吧,金鸡湖边上够洋气!”蔡鹤龄得意地说,现在苏州的经济条件赶上台湾了。

 

望着眼前这对幸福的新人,大姑姑陈苹苹特别有成就感:“看着自己的小辈能在苏州成家立业,真的很幸福!”

 

1993年,陈苹苹和先生正式移居大陆,他们也将在台湾一直从事的房屋中介事业带到了大陆。陈苹苹除了帮助打理先生的事业外,还一手创办了一家美容机构,曾在苏州开十多家连锁店。

 

“我觉得苏州这座城市很有潜力,所以把刚上大学的晓文带了过来,一起打理美容机构。虽然那时候苏州落后,但来了第三年,晓文就爱上这里不肯回去了。”陈苹苹笑称。

 

这个春节,陈晓文觉得自己是喜事多多。刚刚结婚的她获得2014年度“姑苏高技能突出人才、重点人才”称号,对于这个奖,陈晓文特别看重,觉得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当地官方的褒奖。

 

“今天是大年三十,快吃点小圆子吧!”热情的蔡妈妈端出了酒酿圆子。“娶个台湾儿媳我这个婆婆真有福了,她性格好,又孝顺。”

 

“是我有福气啦!在家里,爸爸妈妈什么活都不让我干。”陈晓文边说边给大家分发和老公一起做的爱心饼干。

 

苏州作为大陆台资最为集聚、台商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也是两岸婚姻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由苏台两地组成的婚姻家庭已超过2000对。(中新社苏州2月18日电 周建琳

展开全文

两岸同迎春 天涯变咫尺

2015-02-25

回乡,就像“前门走后门”

 

今年春节,“围头新娘”洪明亮忙得连轴转。她家的“蓝莲花民宿”迎来了一拨又一拨陆客,生意旺得不得了。每年这个时候,她只能在春节前回趟娘家,给父母捎去年货,等忙完这个旺季,再回家看父母。

 

“如今,回娘家呐,就像‘前门走后门’,真的太方便了!”电话里,洪明亮的声音透着几分喜悦。洪明亮说,每次要回娘家时,只要提前挂个电话,把车开到码头上船就行了,不像从前,还要飞台北、转香港、经厦门、到晋江,得在路上折腾两天。“现在,我们的午饭还没烧好,人就已经到了。”洪明亮的父母开心地对记者说。

 

“回来,回来!把我的外孙几个带回来!前一天晚上回来,吃完团圆饭回去,不耽误上学,不耽误生意。”每回“围头新娘”洪双飞回乡探亲时,洪建才总要对远嫁金门的女儿再三嘱咐着。

 

得闲时,洪双飞会约上娘家的三五姐妹相聚厦门度假,或当日回去,或住上一两天,厦金“小三通”夜航开通后,这种相聚就变得愈发频繁了。

 

前几年,晋江市金井镇围头村办起了两岸“返亲节”,“围头新娘”携夫带子136人,跨越海峡返乡探亲。殊不知,年轻时许多“围头新娘”都是小姐妹,虽然经常返乡看望父母,但大都独来独往,这样的团聚让姐妹们激动万分,感慨“天涯早已变咫尺”。

 

围炉,一年中最美的时刻

 

“我们兄弟姐妹四个,天南地北地赶回来,一起团聚吃年夜饭,真难得啊!”对于漳平鸿鼎农场董事长李志鸿来说,大年三十能与老母亲团聚台北,是一年中最期待的时刻。

 

李志鸿到漳平投资茶产业已有10多年了,亲眼见证了两岸往来通道的便捷化。“春节航班年年增,平潭‘海峡号’航线又开通了,还有多条‘小三通’航线,回家过年越来越容易了。”李志鸿说。

 

由于台湾居民大多为闽南人的后裔,尽管年代久远、屡经沧桑,但这些家庭的年俗仍保留着闽南的味道,并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模式与色彩。比如,围炉聚餐要吃全鸡(鸡音同吉),表示全家福,还要吃萝卜(发音菜头)意味着好彩头;鱼圆、菜圆、肉圆就是所谓的“三元”,表示合府团圆。

 

在李家的年夜菜里,必备一道菜,来自福州的“佛跳墙”。它有个好处,可以丰俭由人,随意下料,但炸芋头必不可少,取其“遇头”吉兆。同时,它还有个别名,叫作“一团和气”,年夜饭时食这食物,大家其乐融融,保证皆大欢喜。

 

“桌上的菜围

 

着火炉一圈又一圈,天南海北归来的一家子人,围坐在一起,仿佛一个大大的同心圆。”李志鸿感慨地说,围炉不仅象征着全家人和乐圆满,更是寓意着两岸能早日和平团圆。(本报记者李向娟)

展开全文

2015海峡两岸春节焰火晚会如期而至 两岸民众共享盛会

2015-02-26

七彩烟花腾空而起,照亮了厦门与金门之间浅浅的海峡。24日晚,2015年海峡两岸春节焰火晚会在厦门的黄厝沙滩和金门的小金门沙滩同时举行。争相绽放的璀璨礼花,让海峡两岸夜空中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央视新闻频道昨晚对焰火晚会进行了连线直播。

 

漫天飞舞的礼花,与海峡两岸的万千彩灯交相辉映,这梦幻般的画面烘托出海峡两岸人民生活如意美满的美丽画卷。这场焰火晚会的主燃放场位于厦门环岛路黄厝沙滩,共燃放52000多发礼花,其中以中高空礼花弹为主。焰火晚会分为三个乐章:“耀动未来,三羊开泰”,“美丽厦门,喜气洋洋”,“凤舞中国,洋洋得意”,历时30分钟。

 

环岛路沿线的海滩上,聚集了大批前来看焰火的市民和游客。“来厦门过春节,正好赶上厦门和金门同时燃放焰火,这样的形式真的很特别,很有温情。”来自天津的刘先生带着妻儿站在海边足足看了半小时,一边看还一边用手机拍照。

 

“由过去的炮火变成了现在的焰火,两岸和平是我们台商共同的心愿。”焰火燃放现场,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陈信仲拿出手机,让记者看他昨日上午在金门布置焰火晚会现场的照片。“上午在金门,现在我已经在厦门,两岸就是这么近啊。”他说,“今年我特地把年过九旬的母亲从台湾请到了厦门,厦门已经是我的第二个家乡,我想让母亲也能感受两岸的这份亲情,我也希望两岸焰火晚会能够一直继续举办下去。”

 

从2007年开始,每年大年初一,厦门金门两地同时燃放焰火,遥相呼应,深情“对话”至今已经是第九年。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