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 撬动民企升级新支点

智能制造 撬动民企升级新支点

 

资料图

 

三维的世界

 

“中国玻璃行业最应该学习的对象,是水晶行业的施华洛世奇!”

 

半个月前,杭州市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陈饰玻璃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玻璃行业龙头企业举办了一场线下研讨会。会上,当玻璃行业龙头企业、浙江海宁许村镇景枝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财抛出这个观点时,没有人把它当成笑话听。

 

1895年,发明家丹尼尔·施华洛世奇发明了仿水晶首饰石切割打磨机器,并在奥地利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如今,以璀璨夺目的品相与精确切割技术相结合的施华洛世奇,已经成为流行全球高端市场的奢侈品。

 

四川省彭州市卓越工艺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光钊说,原来艺术玻璃行业面临的最大痛点是需要既懂得设备,又会建模,还要懂艺术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很难找,找到了也可能请不起。

 

张财的理想,因中国正在蓬勃发展的智能制造技术,而有了实现的基础。

 

研讨会后,先临三维科技、陈饰玻璃科技联手成立的绿色玻璃教材创新设计协同研发中心,为这个理想注入了一抹亮色。

 

先临三维科技负责人李涛介绍说,有了智能扫描技术,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定制将不是问题。小到为客户做个性化肖像雕刻,大到为客户做个性化家具陈设雕刻,以及玻璃类主题餐厅、咖啡厅、体验馆,都将成为现实。

 

目前,先临三维科技已累计为2000多家工业制造、生物医疗、文化创意、教育科研领域客户提供了三维扫描、打印及相关服务。去年,公司实现营收1.15亿元,同比增长25.06%;净利润为621.35万元,同比增长2.5%。

 

11月13日,先临三维科技正式对外发布消息,公司已于近日注资1000万元,成立全资子公司杭州先临三维云打印技术有限公司,统筹母公司在全国线下分布的10多个打印服务中心,实现3D打印分布式制造,进而提高整个智能打印服务行业的资源优化分配,并最终凭借“云众筹”模式为终端个人消费提供创意个性产品定制的可能。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支持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规划建议》进一步指出,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发展壮大。

 

智能制造的新世界,正在来临。

 

创新为源恒久为力

 

11月30日,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收到了一个大礼物: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颁发的“2015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奖牌。

 

一个月前,恒力化纤就已经收到了入围的喜讯。喜讯兑现,恒力集团无论是员工还是管理层,难以抑制内心的欣喜之情:2011年起,工信部联合财政部共同开展“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工作,2014年认定了72家企业,前几年一共认定283家。2015年入围公示的企业只有75家。

 

据工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些示范企业的共同特点是在技术创新方面体系健全、能力突出、投入显著。根据认定标准,入选企业须掌握必要的核心技术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技术水平在同行业居领先地位。当然,被认定为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将在产业技术创新工作中对示范企业予以指导和支持。

 

与之名字相似的另一个国家级技术荣誉是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如今已有1000余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则超过8000家。恒力集团的荣誉簿中,也有这两项。其余的,比如还有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省市科技进步奖等。

 

恒力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公司目前已申请核心技术发明专利80余件,授权发明专利27件,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1件,三年来形成新产品新技术100余项,成果转化率95%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70%以上,利税贡献率达到95%以上,实现了科技创新创造效益的目的。

 

据恒力集团董事长陈建华此前的介绍,作为聚酯化纤行业的领军企业,恒力集团利用苏州、宿迁、南通三大产业基地,不断优化聚酯纤维产能结构,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工业智慧化建设,提升经营效率。

 

其中,陈建华在智慧化建设上投入颇大。

 

2003年,恒力集团就确立了“打造全新的数字化恒力,培育独特的核心竞争力”的愿景,着手打造智慧型企业。

 

10多年过去了,恒力集团如今有了专门的企业信息中心,每年投入信息化专项资金5000余万元,五个产业园分别设立了信息化推进小组,与中心实现信息研究和推进的联动;恒力集团自主开发的信息化系统,可全面覆盖企业资源计划、制造流程、经营管理、节能减排、质量监控等环节。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恒力集团正在开发建设的“恒力云服务平台”,可为1万多家客户提供产品推广发布、业务互动、订单实时跟踪等服务,实现了业务综合集成、流程优化、实时智能化管理。

 

民营制造升级期待政策落实加速

 

全国政协委员汤黎路认为,我国制造业面临着严峻挑战同时,也拥有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当前,全球范围内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酝酿着新的突破,新一轮制造业国际格局正在发生变化。随着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柔性制造、虚拟制造等日益成为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我国扩大内需战略的逐步深入,城镇化进程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也均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空间。

 

11月23日,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了《201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13015.6亿元,比上年增加1169.0亿元,增长9.9%;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05%,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按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35.1万元,比上年增加1.6万元。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高级统计师关晓静说,研发投入强度已连续两年超过2%,且呈持续上升态势,表明我国研发实力进一步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其中,企业、政府办科研院所、高等学校是我国研发活动的三大执行主体。2014年,我国企业支出研发经费1006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增速分别比政府办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高2.8个和6.1个百分点。企业对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长的贡献为84.2%,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对研发经费增长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

 

也有分析指出,我国先后超过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科技经费投入大国,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研发投入强度与发达国家3%-4%的水平相比还有差距。

 

此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针对智能制造话题公开表示,在当前这个关键阶段,政府必须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企业则应以安全、环保、节能为基础,加强技术创新。企业在加大研发力度的同时,要重视跨界融合,突出成果应用,着眼深度融合,从而不断推进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培育新型的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