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防盗进入"刷脸时代" 人脸识别系统用于安防
| 编辑: 关春英 | 时间: 2015-10-20 16:47:33 | 来源: 大河报 |
本报讯窃贼触发了报警器,刹那间,一股强劲的白色烟雾通过安防设备射出,几秒钟就充满了整个房间,让人辨不清方向,窃贼想逃都难以择路,更别说偷盗。昨日上午,出现在河南省群艺馆大厅内的这一幕,让人感慨无毒无味的烟雾竟然也能“擒贼”。原来,这是2015(郑州)国际博物馆协会安全委员会第41届年会开幕式上的安防技术展示。而本届年会,也是目前国内在博物馆安全方面举办的规格最高的一次。
据介绍,本届年会由国际博协安全专业委员会、中国博协和河南省文物局主办,中国博协安全专业委员会与河南博物院承办,包括国际博协安全委员会主席威廉·海卡门在内的30多位国际代表和国内60多家重点博物馆的100多名代表及特邀安防专家出席。
记者在年会上了解到,目前已经有多种高科技手段进入博物馆安防领域,包括能够在参观者无知觉的情况下自动记录其参观信息的人脸识别系统,可以有效预防犯罪分子踩点,还有可以防止文物“掉包”的显微图像辨识技术,充分保护外出展览文物的安全。
中国博协副理事长、国际博协安全委员会执委、河南博物院院长田凯告诉大河报记者,此次年会是国内举办的博物馆安全方面规格最高的一次会议,论坛聚焦国际博物馆安全方面的前沿课题,并有多家机构带来最新博物馆安防科技的展示,这一平台,将为国内外博物馆提高安保技术、提升安保理念提供很好的参考。
“中国博物馆的整体安全在国际上是做得比较好的,一些新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位置。河南博物院也在近年与一些机构合作研发安保新技术,目前已经在全国首次应用了博物馆参观识别卡,可以有效记录参观者信息,控制流量,分析潜在安全威胁,这一技术也受到国际博协的肯定。”田凯说。
记者游晓鹏
新闻推荐
- “进博之约”第八年,世界感受中国如此“确定”2025-11-06
- 中国对外开放如何“惠全球”?进博会里找答案2025-11-06
- 台湾自媒体人走进四川阆中:感受三国文化、科举文化,探寻古城历史脉络2025-11-06
- 台湾青年:我们都爱大熊猫2025-11-06
- 台湾青年参与《两岸新发现》之“我们共同的抗战记忆”系列节目的感受:向更多人传播抗战历史与抗战精神2025-11-06
- 惊艳大图来了!一起“云赏”年度最大超级月亮2025-1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