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票旧称“发奉” 民国时人情味十足
编辑: 陈豪 | 时间: 2014-07-15 16:54:13 | 来源: 扬子晚报 |
想知道民国时期的发票是什么样的吗?想了解民国时期首都南京的物价水平、商业分布吗?昨日,观筑沙龙“发奉墨香——民国发票资料展”在位于南京升州路118号的美大纸行旧址开幕。民国范儿的南京连小小一张发票都颇具人文价值。展览将展出至本月19日。
修个自行车花掉五万块
从这些发票的方寸之间来看,当时通货膨胀惊人,修个自行车、买个脸盆,动不动就要花上“数万元”巨款。比如“水泥两袋,法币八万元,农林部收讫。”落款是“中央畜牧实验所乳牛场”。还有南京鹤林鲜果庄发票,“大蜜桔十斤,64万元”,付款方是“新安公司”,连用途“送礼”也写上;南京益大协记煤炭锅号支店发票上写着“广锅一口,计币一千零伍拾元”。修自行车也要发票呢,“承修自由车外胎贰个,共计实收法币五万元正,农林部棉产改进处”,并贴上一排印花税讫。还有,脸盆四只,需要花费法币九千元!农林部在中国科学图画仪器公司购买生理食盐,花了2400000元,发票用英文开具。
南京藏家王灏良告诉记者,近年来自己收集的发票有700张之多,多是从1946年到1949年的,此次展出的只是其中100多张。那个年代的商家诚信度很高,自觉纳税,不论大小均开具发票。“看这些发票,我甚至觉得现在有些东西反而不及原来做事严谨,各种签字画押。所谓民国范儿,就是传承。”
民国发票也人情味十足
王灏良最初与发票结缘是惊艳于发票上的书法。其实发票收藏在业界并不热门,不少藏家热衷于收藏税票,主要是由于自己习字,而从书法角度欣赏发票的“谋章布局”。民国文脉在小小发票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账房先生往往把修自行车轮胎的发票都写成了一幅养眼的书法作品。“那时候礼拜天去朝天宫、南艺后街淘,无意中发现发票真是奇妙无穷。仔细看这些发票,你会发现,民国时期的市井生活是如此有品位”。王灏良说,反观现在打印的发票显得冷冰冰,没有人情味,少了人文关怀。他介绍说,发票旧称“发奉”,上面不仅尊称对方“抬照”,落款还谦称自己。此外,发票上还刻有印章,传统印章文化现在已经逐渐湮没,这些发票为我们打开了一本收藏丰富的“庶民印谱”。
发票“复原”太平南路
从两三年前的40元一张,到后来300元一张,王灏良在买发票上花了不少钱。他还记得最大手笔是花3万元买了60张发票。当然打包购买发票,并不意味着讨便宜,因为其中值得收藏的有可能只是一部分。他告诉记者,其实从发票上的国币、法币、金圆券等货币数额,也反映出当时的经济运行状态。因为内战等因素,经济状态不断发生变化,导致一碗面条也要花费上万元法币。
而发票背后的故事也令人神往。“最有意思的是,有发票写的是中央研究所几个人在外面吃饭,吃碗面条也有标准。”王灏良甚至把自己手头的发票跟太平南路的商铺一一对应起来,搞成了“发票一条街”。他说,原来这条街堪称民国商业文化一条街,各种行业都有,比如中华书局、上海书店、玻璃厂、饭店、五金行、修理铺,门类众多非常繁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打通供应链 打造“共赢链”——中国汽车产业“链”起全球2024-11-28
- 东航第9架C919入列 国产大飞机首度实现客舱局域网服务2024-11-28
- 一场两岸青年的“双向奔赴”却让民进党当局风声鹤唳,他们究竟在怕什么?2024-11-28
- 2024年“迁台记忆”台胞祖地行活动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启动2024-11-28
- 第八届台湾创艺生活节在深圳成功举办2024-11-28
- “最炫民族风”两岸交流活动开启清台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