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巴勒斯坦的“萧墙”之忧

当地时间2014年7月10日,加沙地带,埃及裔巴勒斯坦民众等待通过拉法边境,埃及方面开放了拉法边境以便于困在巴勒斯坦的埃及民众和在以军空袭中严重受伤的巴勒斯坦民众撤离。

 

中新网7月14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4日文章《巴勒斯坦的萧墙之忧》称,自从巴以局势陷入新一轮的危机以来,巴勒斯坦联合政府的命运就显得更加的风雨飘摇。当下的乱局,加剧了哈马斯和法塔赫两大阵营间产生的裂隙;而当初“和解协议”中忽视的诸多细节问题,也将成为巴勒斯坦两大政治派别进一步“和解”的巨大障碍。巴勒斯坦当前之忧,不在以色列,而在萧墙之内也。

 

文章摘编如下:

 

自从组建以来,巴勒斯坦联合政府就一直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一方面,近期发生的以色列失踪人员事件,让巴勒斯坦法塔赫和哈马斯两大阵营之间的力量经历重新洗牌;另一方面,法塔赫和哈马斯之间在未来合作的诸多细节和安排上存在着矛盾。在面临危机之际,巴勒斯坦联合政府很可能会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

 

“老革命”与“草根”

 

作为巴勒斯坦国内两大政治派别,法塔赫和哈马斯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从历史上看,法塔赫根正苗红,算得上是巴勒斯坦的“老革命”。法塔赫在历史上是第一支抗击以色列的武装政治团体,在埃及、叙利亚都长期有自己的支持者,并且在约旦、黎巴嫩、突尼斯等国都有过自己的基地。法塔赫秉承阿拉法特的“衣钵”,坚决地秉持“世俗”的理念,其人员大多数是有流亡海外经历的巴勒斯坦人。

 

与法塔赫不同,哈马斯更多地显现出“草根”的特性。哈马斯成立于1980年代末,随着巴勒斯坦1987年的第一次“大起义”脱颖而出。哈马斯的创始人亚辛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巴勒斯坦本土人,其他的主要领导人也都是成长在巴勒斯坦地区,长期目睹和经历以色列的统治。没有太多的海外经历,加上以伊斯兰教义为旗帜,使得哈马斯在更大程度上成为了一支“激进”的武装政治力量,也因此更为巴勒斯坦群众所拥护。

 

在2006年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哈马斯一直是法塔赫手中的“筹码”。以色列指责法塔赫领导人阿拉法特纵容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恐怖袭击,而阿拉法特和法塔赫则回应称自己对此并不知情。不过,根据后来哈马斯领导人马扎尔的回忆,阿拉法特事实上经常授意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袭击,以此来博得巴以关系上的主动权。

 

不甘人后的哈马斯在阿拉法特去世之后迅速崛起,并于2006年的巴勒斯坦大选中获得胜利,出人意料地击败了法塔赫。不过,法塔赫当然不会接受昨天还被吆五喝六的“小弟”今天翻身当“大哥”,而美国和以色列也绝对不能接受一个“恐怖组织”来主政巴勒斯坦。一场恶斗终于在2007年爆发,法塔赫执政多年下积累的腐败、内斗,使得自己失去了对加沙地区的控制权。法塔赫控制下的约旦河西岸和哈马斯控制下的加沙地区,从此各自为政,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哈马斯随后的日子并不好过,以色列的封锁,埃及的敌视,造成了经济上的巨大困难。激进的意识形态,使得哈马斯不得不跃跃欲试要和以色列“过招”。几个回合下来,激进的伊斯兰“圣斗士”确实敌不过以色列的长枪短炮。当“阿拉伯之春”归于平静,地区红利已经四散之后,哈马斯领导人不得不冷静下来,抛开意识形态,思考日常的“柴米油盐”。也正因为如此,法塔赫和哈马斯之间的和解也就进入了倒计时。

 

左右为难的内塔尼亚胡

 

以色列内阁之所以会因为三名以色列少年的死而反应激烈,和以色列内阁当下的格局有着直接的关系。对总理内塔尼亚胡来说,当下的局势用“走钢丝”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此届以色列政府的组阁来之不易,除了内塔尼亚胡的右翼阵营“利库德集团”之外,还有中间派的拉皮德和利夫尼带领的党团。除此之外,虎视眈眈不愿久居于人下的外交部长利伯曼、交通部长博内特等等,都跃跃欲试想挑战内塔尼亚胡的权威。这也让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内阁政府左右为难。

 

如果内塔尼亚胡表现得软弱,就会给自己阵营内的“右翼”和在野的“极右翼”势力以口实,执政地位将会进一步削弱。除此之外,博内特等年轻的右翼政客也纷纷指责内塔尼亚胡太过“软弱”,要求他采取严厉措施,彻底清除加沙的哈马斯。

 

问题是,巴勒斯坦民意沸腾。以色列士兵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给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造成了巨大的混乱。而且以色列士兵如此大规模的行动,加上以色列官方在右翼民意逼迫下咄咄逼人的“宣传攻势”,让巴勒斯坦舆论不得不选择“硬碰硬”来回击,这又进一步加剧了以色列民间的不满:明明是绑架在先,“反恐”又有何不对?此时在以色列如果哪一派政治力量提出“退让”“妥协”,无异于在沸腾的民意之下自寻死路。

 

哈马斯和法塔赫矛盾重重

 

巴勒斯坦两大派别的和解,以及联合政府的组成,似乎预示着巴勒斯坦政局将会趋于稳定,未来的前途也仿佛一片光明。不过,在巴勒斯坦联合政府组成的仅仅两周之后,就发生了三名以色列少年失踪的事件。虽然哈马斯领导人一再强调自己并没有下令,但是哈马斯被以色列“追责”也是有理有据。

 

其实,与法塔赫和解在哈马斯高层是有很多不同声音的。哈马斯领导人马扎尔在当初和解前不久,在接受采访时还强调哈马斯与法塔赫“道不同不相为谋”。而此番以色列大兵压境,哈马斯领导人马尔祖克也开始在抨击以色列的同时,不忘“搂草打兔子”,批评法塔赫的软弱。哈马斯在当前乱境之下,同法塔赫之间步调不一,双方的立场在“唱高调”的同时,却把联合政府给晾在了一边。这样看来,无论是法塔赫还是哈马斯,“联合政府”在危局面前,事实上已经失去了作用。

 

如果仅仅是当前的以色列打击所带来的立场不同,那么哈马斯和法塔赫之间的矛盾很可能会随着以色列打击的消失而烟消云散。可是,哈马斯和法塔赫之间的“和解”其实存在着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当初的和解协议,仅仅是一份“未来草图”,协议核心就是双方成立联合政府并且在未来组织统一的全国大选。在诸多细节上,如双方武装人员的安置、各自公职体系的处理,都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当下的乱局,加剧了哈马斯和法塔赫两大阵营间产生的裂隙;而当初“和解协议”中忽视的诸多细节问题,也将成为巴勒斯坦两大政治派别进一步“和解”的巨大障碍。巴勒斯坦当前之忧,不在以色列,而在“萧墙之内也”。(王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