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鼻祖“目连戏”再登舞台 北宋曾连演七天

中新网绍兴6月9日电(见习记者 张骏)舞台上乍起一股青烟,在暗蓝色的灯光下徐徐升起,形成灯柱投射在戏中人的头顶;舞台两侧突袭而来的两团熊熊火焰,霎时间照亮鬼魅的脸谱;急促的鼓点、凄厉的长唢呐……被称为中国戏曲鼻祖的“目连戏”早在北宋时就有连演七天的记载,沉寂半个多世纪,所幸一息尚存,被浙江绍兴的老艺人重拾,再登舞台。

 

9日,浙江绍兴新昌县调腔剧团团长丁黎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失传已久的“目连戏”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表演、唱腔、技艺样样需传承,复活戏曲鼻祖谈何容易。

 

据了解,目连戏因其专演《目连救母》而得名。它是中国最具代表性、影响最深远的佛教宗教剧,其历史悠久,流布广泛,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有证可考的剧目,被戏曲界誉为中国戏曲史上的“活化石”。

 

当年,鲁迅笔下的社戏,说的正是目连戏。这出深藏于民间的戏曲至今仍保留粗犷、原始的面目,其间穿插了滑稽、相扑、叠罗汉、武术、莲花落、佛事、道场、杂耍等“百戏”。

另因其常在农历七月十五上演,被民间称为“鬼戏”。它用戏曲的方式描述神、鬼、人在天堂、地狱、人世的游走情况,宣扬佛教的同时,又融合了道家、儒家思想。

8日晚,在浙江新昌文化中心上演的几折目连戏是丁黎鸿精选的折子戏,《观音戏目连》中,观音菩萨化身女子,考验孝子目连的真心;《男吊》中的演员,用数尺白绫,垂在半空中翻腾舞蹈,展现高超技艺;《女吊》凄厉悲切的声腔入耳悚然;《白神》中的无常嬉笑怒骂,看尽世态炎凉……

丁黎鸿告诉记者,“总共有168出戏,全部演完可以连演三天三夜。”不过,常演出的也就这几出老艺人们耳熟能详的折子戏,“很多老戏,连我们团里70多岁的老艺人都没怎么听过。”

因目连戏历史悠久,其“鬼戏”背景在上世纪50年代后便鲜有演出,经历过传承挫折的目连戏如今已岌岌可危。“我们即使有剧本,但唱腔、音乐、技艺这些都不是仅靠文字就能流传下来的,很多都流失了;团里熟悉目连戏的老艺人也都70多岁了。”

“老底子的东西总不能丢,那是中国文化的根啊。”丁黎鸿说,这些“鬼神”在舞台上嬉笑怒骂,映射的其实都是人世间真切发生的事,“你看无常骂狗,他骂的是狗吗?其实他骂的就是人!狗趋炎附势,有些人何尝不是呢?惩恶扬善是目连戏的宗旨,这理念到现在都不过时啊。”

如今,散落在民间的戏文正在被拾起。2007年,绍兴目连戏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集史料、整理旧抄本的工作正在紧急进行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