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 台湾年轻人“复古”
编辑: 许子晨 | 时间: 2014-06-05 15:39:46 | 来源: 新华网 |
▲台湾年轻人热衷学生运动(资料图)
“太阳花学运”落幕之后,近期又发生震动全台的捷运无差别砍人案,这让台湾舆论再度聚焦在年轻人身上。台湾的年轻人到底怎么了?台湾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高失业率、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导致年轻人走上街头或拿起屠刀?是什么让年轻人放弃远大理想只愿追求“小确幸”?这一连串的问题引人深思。近期,罗大佑、林怀民及邱毅等台湾各界知名人士纷纷表达对青年议题的关注。导报今天开始推出“台湾年轻人到底怎么了”系列报道,关注台湾年轻人的困境与未来。
“他们的灵魂、精神和理念,都活在过去”
台湾资深媒体人、政论名嘴唐湘龙是圈中“另类”,他很少在节目上人云亦云。在“太阳花学运”正夯、媒体一片叫好之时,唐湘龙却“逆潮流而动”,痛批学运。他在《失败国家的墓志铭》这篇文章里大作悲声:“台湾正式步上‘失败国家’之路,我们眼睁睁看着年轻人为自己挖了坟。”字里行间,唐湘龙对学生的批评,流露出的是他基于关切的痛心。
唐湘龙对于此次学运观察入微,他告诉导报记者,“太阳花学运”现场的面孔,与过去20年来台湾街头运动的面孔并不一样。这群年轻人的不满与诉求,虽然是由一些造成社会冲突的议题延伸而来,但学生们所采取的这种暴走、违法手段,“过去没有如此这般的学生运动”。
唐湘龙认为,过去的学生运动强调政治体制的改革、追求政治体制的合理化;这一波学运虽然也是社会能量的累积,并有着“公平正义”的包装,但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反中”以及清晰的“台独”诉求,在台湾好几年都没出现过。“即使是民进党,都很久没有人敢公开宣扬‘台独’主张并将其作为政治诉求。”在唐湘龙看来,年轻人虽然外表时尚光鲜亮丽,但他们的政治、经济诉求都非常落后,甚至是“复古”。
“可以说学生的这种诉求,很类似上世纪70年代拉丁美洲被殖民国家的诉求。”唐湘龙向导报记者介绍,当时拉美国家反对列强的扩张,反对经济强权、政治霸权。切断与从前殖民母国的关系来保障自己的权利,这种做法曾经在拉美风行一时。然而,在全球一体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拉美再也不提这样的做法,而一群台湾年轻人却提出这种倒退几十年的诉求,“他们的灵魂、精神和理念,都活在过去”。更何况,两岸关系也与拉美国家的情况没有任何相同之处。(海峡导报记者 燕子 杨思萍)
集体沉迷“小确幸”年轻人需要真正“历史感”
“学运狂欢”刚过去不久,台湾就发生了捷运砍人案。令台湾人震惊的是,凶嫌郑捷竟然是个年仅21岁的大学生。虽然这只是一件偶发的刑事案件,但也促使台湾社会反省整个教育体系。在唐湘龙眼里,过去20年里对台湾年轻人最大的影响是教育改革的失败。“20年前开始的教改,当时父母都觉得从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转向自由的教育方式是很好的进步,也吸取了西方很多的教育理念。”但是20年之后,西式教育的成效在台湾并不如预期那么好。大学教育普及了,但精英教育却弱化了。“大学生呈现量产的状况。大学毕业不再是理所当然的社会精英,这让他们的未来增加了诸多不确定性。”
学校教育商业化的同时,家庭环境也在改变。当前台湾生育率极低,几乎每个适龄女性只生一个小孩。而在唐湘龙的年代,每个家庭大概生育四个小孩。在他看来,这也让现在的年轻人成为家长的掌上明珠,导致年轻人的人际关系养成,面临以往从未有过的情况。当家长的掌上明珠走上社会,发觉自己不过如此渺小,其中的落差之大可想而知。
或许是现实太冷酷,理想太遥远,当下台湾社会的普遍心态,不再是“四小龙”时代的积极与自信,而是充满台湾味的“小确幸”。唐湘龙认为,人生追求原本无所谓远大或细微。如果能把一件很小的事情做到精益求精,这也可以是一种幸福的事。“但现在的问题是,台湾整个年轻世代都在追求‘小确幸’,有远见、有理想、有带动性的年轻人不见了。”但在唐湘龙眼里,热衷于街头学运的年轻人只是为自己“掘了坟”,他们的理想不是理想,他们的诉求亦缺乏远见。“这个时代所缺乏的,是真正有历史感的年轻人。”然而在失败的教育改革之下,这种“历史感”看上去是那么稀缺。它绝不是学运领袖们头脑里的“复古”诉求,而恰恰是这种诉求的反面。
新闻推荐
- 两岸产业交流对接系列活动在江苏举办2024-11-22
- 事关中国和东盟 这个论坛首次“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2024-11-22
- 中国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2024-11-22
- 【图解】从多个“首次”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在苏州举办台商座谈会2024-11-21
- 台北多辆公交车登出大幅广告 要求废除2019版课纲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