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两岸康复机构携手帮助听障儿童走出无声世界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4-06-04 11:16:29 | 来源: 新华网 |
图为是5月30日在北京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举行的首届海峡两岸听障小朋友联欢会现场,小朋友们在表演节目。(新华社记者 查文晔 摄)
“原来北京也有故宫!很好奇,它和台北的故宫有什么不一样呢?”台湾小朋友郑莘渝一句充满童真的话,让在场观众都笑了起来。
这是日前在北京举行的“首届海峡两岸听障小朋友庆六一联欢会”的一幕。联欢会的主角都是患有听力障碍的孩子,但与一般人预想的不同,他们听得见、说得出、唱得响,不用手语,也无需人工提词,所表演的街舞、三句半、情景剧、诗朗诵等节目让人“惊艳”。
这是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聋”)与台湾的雅文儿童听语文教基金会(以下简称“雅文”)合作成果的一次展示,让外界得以了解这项开展了6年的“两岸爱心工程”。
在中聋,记者见到了来自河南濮阳的患儿小铭和他的妈妈冯丽。“小朋友你几岁了?”“5岁”“喜欢北京还是濮阳?”“濮阳,那里亲人多”。对于记者的提问,小铭的回答清晰洪亮。如果不是耳背上的助听器和身上的人工耳蜗信号发射器,他与正常孩子无异。冯丽告诉记者,多亏了听觉口语法,小铭才会说话。
“听觉口语法就是让孩子先会听,再会说。”雅文资深听觉口语师赖纪闽介绍说,与传统的手语教学不一样,听觉口语法借助助听器与人工耳蜗等听力干预技术,努力让孩子先“听得见”,进而经过训练再“听得懂”,最后能像正常人一样开口说话。
雅文是由台湾明门集团董事长郑钦明及夫人倪安宁于1996年创立的基金会,成立以来,从美国等地引进了世界先进的听觉口语法教学模式,在岛内听障儿童的康复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并进而研发了中文听觉口语法。2007年,正在大力推广听障儿童康复教育改革的中聋主任胡向阳,主动找到郑钦明寻求合作。2008年,中聋与雅文签订了合作协议。
6年来,双方合办了6期中文听觉口语法培训班,140名来自大陆各地聋儿康复机构的听力语言康复教师受训。中聋还组织了多批大陆康复教师、听力师、康复机构管理人员赴台进修。2011年,双方共同出版了《听障儿童听觉口语教学示范教材》。
跨越海峡的合作,给众多濒临绝望的大陆家庭带来福音。冯丽回忆说,小铭一岁半时确诊患有听力障碍。“我们快绝望了,每天不停地对孩子说话,看到什么说什么,生怕他听不见。”
小铭接受国家项目救助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后,一直在中聋接受康复训练,在康复老师的悉心辅导下,三岁时终于能开口说话。“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现在你对他说小猫坐红色火车去动物园,他能从桌上拿出相应形状的图片排成一列。”谈起儿子的康复成果,冯丽的自豪溢于言表。
现在,小铭和许多在中聋康复的孩子一样,除了每天接受半小时的个别化康复训练外,每周还要上一次听觉口语法课,加强听觉描述、听觉记忆、跨听等训练。在听说功能恢复后,他们便可进入普通小学,与正常孩子们一起上课,为融入社会打好基础。
“我们要让孩子们从无声的世界中走出来,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做一个有尊严的人。”雅文总干事叶淑芬说,雅文很荣幸能和中聋合作,在大陆这个更为广阔的平台上,让中文听觉口语法造福更多的患儿。
据了解,6年来,雅文还向中聋捐款400万元人民币,并资助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的10个康复机构建设听觉口语单训室。经过雅文培训的大陆听觉口语师分布在近百家聋儿康复机构,像种子一样将先进的康复理念传向大陆各地。而雅文每年都派老师来大陆巡回督导,确保培训质量。未来,中聋准备与雅文合作,将中文听觉口语法教学向海外华语家庭推广。
“儿童是希望的花朵,用爱让所有听障儿童花开有声,是我们的共同追求。”胡向阳说。
新闻推荐
- “手拉手”!中国链博会打造世界“共赢链”2024-11-29
- 澳门故宫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启用2024-11-29
- 12月1日起赴港澳旅游“一签多行”“一周一行”陆续实施2024-11-29
- 这场跨越海峡的“青春之约”成为两岸交流的靓丽风景2024-11-29
- 泉州走进台湾 泉州特色文创在台北大稻埕展出备受欢迎2024-11-29
- 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厦门海沧区举办海印放火狮民俗文化节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