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丹青”展览在港揭幕 留法中国画家艺贯中西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4-06-20 10:37:44 | 来源: 中新社 |
6月19日,记者在媒体预展上拍摄中国画家徐悲鸿的作品。
左边是《穿红色旗袍的裸女》,右边是《坐着的裸女》,全部出自画家潘玉良之手。“你能看出哪幅是水墨,哪幅是油彩吗?”香港艺术馆馆长司徒元杰的问题让在场人士一愣,因为无论是题材、笔触还是色彩,一米以外几乎看不出任何区别。
“这正是画家追求的‘中西不分’,证明她很好地融合了东西方艺术。”司徒元杰说。
克莉斯汀·清水站在张大千所写的《西风荷花图》前。“这幅画的主体是荷叶、是荷叶的层次和阴影,而花藏在里面,”这位赛努奇巴黎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说,“莫奈画的睡莲也是如此。”
6月19日,记者在媒体预展上参观。
她从东西方两位“画荷圣手”的作品中看到相似相通,“凑近看看不出什么,拉开一段距离你才能感觉到那种意境。”
以上两个场景发生在19日——香港艺术馆“巴黎·丹青——二十世纪中国画家展”开幕前。为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香港和法国共同筹办了此次画展,作为今年“法国五月”艺术节重点节目之一,展出约百件20世纪曾留法学艺的中国艺术家的作品。
“还有哪里比香港更适合(办展)呢?”法国驻港澳总领事柏雅诺记者说,画展专为香港这一跨界交流平台而设。他认为这批画家是中西艺术对话和结合的绝佳“代言人”,这种交流延续至今,而且“人员往来愈加频密”。
“记得赵无极说过一句话,大意是,‘是巴黎让我回归到内心最深处的根源’。”这让身为外交官、常年远离家乡的柏雅诺产生共鸣?他哈哈大笑,认同地说深受启发。
6月19日,记者在媒体预展上参观。
是次展览囊括的艺术家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一部分在1910年至1930年代赴法,包括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潘玉良、常玉、滑田友、方君璧等;另一批则是1946至1950年代赴法,包括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和丁雄泉。
当中多位画家的作品近些年在拍卖市场大热,但司徒元杰认为,他们的画作经“大浪淘沙”留存艺术史,价值非短期市场行为可体现。
“这次展出的不止艺术、超越艺术,有很多历史在里面。”司徒元杰介绍称,展览配合多套香港拍摄的画家纪录片,其中由电影制作人朱旭华拍摄的张大千纪录片弥足珍贵,内容是1960年画家在日本示范创作《墨荷图》,为“全球首次公开播放”。
这是展出的中国画家常玉的作品《白牡丹》(6月19日摄)。
展览多处设计“看头”十足。司徒元杰指,约八成展品由法国多间博物馆借出,大多首次亮相亚洲乃至走出法国,另外两成为香港艺术馆珍贵馆藏,包括吴冠中早前捐赠的《双燕》等遗作。
展览场地参照巴黎美术学院建筑风格,以欧式立柱、窗户布置,其中一个角落开辟为“巴黎咖啡座”,供应画册等“精神大餐”。展览将持续至9月21日,司徒元杰相信会吸引中国内地、台湾乃至东南亚艺术爱好者慕名而来。(完)
新闻推荐
- 两岸产业交流对接系列活动在江苏举办2024-11-22
- 事关中国和东盟 这个论坛首次“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2024-11-22
- 中国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2024-11-22
- 【图解】从多个“首次”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在苏州举办台商座谈会2024-11-21
- 台北多辆公交车登出大幅广告 要求废除2019版课纲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