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纪念黄埔军校建校九十周年 老兵聚会话当年

老兵聚会

 

老兵聚会

 

入校体检淘汰近一半 学员架桥游泳绘图样样都要学

 

6月9日一早,成都市区细雨霏霏,新鸿路一家饭店门口远远传来了鼓号声。走近一看,几位老人正对着乐谱认真排练,他们演奏的,正是《黄埔军校校歌》。原来,2014年6月16日是黄埔军校成立九十周年。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来自成都市成华区的10多位黄埔老兵冒雨进行了一场特别的聚会。

 

来参加聚会的黄埔老兵们,最大的95岁,最小的也已经86岁,如今却仍然身板挺拔、声音洪亮,令人可以想见当年军队精英的风采。

 

聚会

 

老人冒雨相聚 年龄最小的也已86岁

 

6月9日上午10点过,纪念活动在新鸿路一家饭店举行。这次活动由四川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成华区联络组组织举办,10多位黄埔老兵在家人的陪伴下冒雨前来。活动现场挂着“热烈庆祝黄埔军校建校九十周年”的横幅,老人们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叙旧,“你是哪一期的?”“我是24期的。”“哦!我是22期的!”……活动组织者之一陈智敏介绍,参加本次聚会的黄埔老兵有10多位,其中年龄最大的95岁,最小的也有86岁。

 

陈智敏是四川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后代联谊工作委员会省委委员,他的爷爷陈天民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陈智敏介绍,这次聚会,所有成华区还健在的黄埔老兵都接到了邀请,最终有10多人出席,还有部分老兵因年事太高行动不便,无法参加。他介绍,四川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成华区联络组建立约20年,起初有100名左右黄埔老兵,但随着老人不断离世,现在还健在的只有10多人了。

 

86岁的胥义方

 

86岁的胥义方

 

叙旧

 

胥义方 86岁 四川雅安人 黄埔24期学员

 

当年2万多人报考黄埔军校 体检刷下1万多

 

据资料记载,黄埔军校1935年在成都设立分校,1937年抗战爆发后,校本部也西迁到成都,成都分校并入本部。因此,黄埔军校第14期至24期学员都在成都就读,其中24期学员在开学不久就宣布起义,加入人民解放军,所以严格来说24期并未真正毕业。此后黄埔军校自25期开始迁往台湾,继续办学至今。

 

今年86岁的胥义方就是24期学员,可以说是黄埔军校在大陆的最后一期学员。胥义方老人在1949年考入黄埔军校。他记得,当年黄埔军校只招收高中毕业生和同等学力以上的考生。考生在考试前须先接受严格的体检,通过后才能取得准考证。想进黄埔军校不容易,“我们那期2万多人报名,体检就淘汰了1万多。”入校考试为全国统考,有中文、数学、历史、地理、英文等多个科目,与其他大学一样,“就像今天的高考。”

 

考完第二天就发榜,在文殊院。“很多人去看,找自己的名字。”在榜上找到名字的,现场就可以跟学校的工作人员报名。能考上这所声名赫赫的军校是件十分光荣的事,胥义方记得,他那期有2万多人报名,最终上榜的只有2000多人。

 

95岁的刘中柱,黄埔18期学员

 

95岁的刘中柱,黄埔18期学员

 

刘中柱 95岁 重庆合川人 黄埔18期学员

 

进校要分科 从架桥游泳绘图到谋兵布阵都要学

 

今年95岁高龄的刘中柱是本次聚会的主持人,也是这里年龄最大的老兵。身穿红色外套的他虽然清瘦依旧挺拔,说起话来中气十足。

 

刘中柱于1940年入伍,1943年毕业。刘中柱老人介绍,学员在黄埔军校的学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入伍教育、前期教育和后期教育。“入伍教育大概有半年,每天就跟普通士兵一样训练,风再大太阳再大也一样,最辛苦了。”到了前期教育,学员们开始学习军官业务技能,行军、架桥、游泳、做掩体、绘制军用地图都要学;在后期教育阶段,则需要学习谋兵布阵、战略战术等更高级的知识。“就是把一个普通士兵培养成为军官。”刘中柱说,从黄埔军校毕业的学员,进部队后至少是从排长做起。

 

老人回忆,当时的黄埔军校实行分科授课,学员被分为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通信兵和战车兵等多个科,平时一般上午操练、下午上课,有时夜间也要操练。“那时为了操练,我们冬天都穿草鞋,所以凡是黄埔的,都对草鞋有感情。”老人的言语中,流露出对黄埔岁月的浓浓怀念。刘中柱老人说,虽然相聚越来越不容易,但大家都很珍惜见面的机会,每年6月16日建校纪念日那天,大家都会聚一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