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研发三维地图生成技术 平面照变立体全自动

 

根据科大计算器科学及工程学系教授权龙提供的照片,苹果公司(左)及Google(中)的3D地图均无法显示建筑物凹陷位(红圈示),科大技术制作的影像(右)则清晰可见。

 

中新网5月23日电 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科技大学研究团队与科技巨擘Google等合作,成功研发“全自动三维地图生成技术”,不但可以计算机取代人手,快速将多帧2D(二维)照片合并和转化成3D,更可展示建筑物凹陷位置(如檐篷底)的情况,而且只要对象大于10立方厘米,都可清晰展示。团队计划在9个月内完成制作香港的立体地图,可应用于偏远地区的拯救工作、电影特技等,惟面世前须处理可能出现的侵犯私隐问题。

 

制作1平方公里的3D(三维)立体地图,需拍摄数十万张照片,再输入计算机拼合。研究3D图像技术逾10年的科大计算器科学及工程学系教授权龙表示,拍摄方式有3种,分别是飞机于约700米高空中低飞、直升机于300米至500米高空飞翔,以及300米高或以下应用的无人飞机。

 

10立方厘米对象清晰可见

 

权龙续解释,飞机用于大规模拍摄、直升机适用于高楼大厦林立的地方,无人飞机则可用于拍摄特定一座建筑物。他指出,现时苹果公司及Google制作的3D地图,均耗用大量人力物力输入2D数码照片及转化数据。全自动的新技术则可以计算机取代人手输入,一台普通计算机每日可处理1平方公里的3D影像。

 

权龙及其研究团队已为15个美国城市的部分地区制作3D地图,现拟开展制作香港的3D地图,会先用直升机于约300米高空拍摄科大校园。由于每个新地方需重新设计飞行路径和系统,故需时约2至3个月,完成拍摄科大后,会于约500米高空拍摄整个香港,料需时半年。整个制作耗资约600万元,正洽谈商业赞助。

 

盼公众可用 私隐问题待处理

 

新技术制作的影像有更多细节和逼真纹理,例如建筑物外墙的凹陷位,现行技术制作的3D影像无法显示,新技术则清晰可见。此外,新技术的影像相当精细,只要对象体积大于10立方厘米,3D地图均能显示。权龙期望新技术的3D地图可供公众使用,但坦言现阶段未处理可能出现的侵犯私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