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追溯两岸端午人文渊源:上世纪台湾到厦门订龙舟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4-05-19 14:50:02 | 来源: 人民网 |
绑粽子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厦门历史悠久、别具特色的端午节俗,充满了魅力,对台湾以及南洋等地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报记者通过多方采访,不仅追溯两岸端午人文的渊源,而且还通过来厦华侨,了解到端午节在海外华侨心目中的深深情结。(文/卢志明苏雪芳图/欣 亭)
端午民俗洋人也爱参与
端午节划龙舟是厦门民间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今年,记者特地走访了厦门文史专家郭坤聪先生,他告诉我们,清代道光年间出版的《厦门志》,对厦门赛龙舟的特色就有记载,端午日“竞渡于海滨(龙船分五色,惟黑龙不出)。富人以银钱、扇帕悬红旗招之,名曰‘插标’,即古锦标意,事竟,各渡头敛钱演戏……或十余日乃止。”可见历史上,厦门在端午节期间,民间赛龙舟的时间很长,参与者众多,场面热烈。厦门老市民杨先生还给我们提供了一张拍摄于百年前的厦门赛龙舟的照片,从这张老照片上,可以看出当年厦门龙舟的形状要比现在朴实得多,龙舟上既无彩绘也无龙头。但参赛者猛力划动长桨、争先奋进的场景还是跃然于画面之中。
郭先生指出,一般情况,端午节的龙舟竞赛场地都选择在江、河或湖中,而历史上厦门的龙舟赛的场地则选择在海上,可谓与众不同,因为海上赛龙舟的难度要远远大于在江、河、湖中。从老照片上看,当时的这场龙舟竞赛就是在鹭江中进行的。
在热心读者给我们提供的资料中,我们还发现作为通商口岸的厦门,端午节的习俗对洋人也充满诱惑力。
闽南端午节的民俗画
每逢端午节时,厦门的特色端午民俗总是让那些来厦的外国人感到十分新奇。特别是一些水上活动都会勾引起洋人的技痒。每逢龙舟赛后,厦门还有一个独创的乡土节目,称为水上抢彩头,即水上掠鸭或掠猪。这个节目人人都可参与,洋人也不例外。当时上海一本著名的《点石斋画报》就生动地呈现这一情景,不仅如此,国外的铜版画,也以厦门人与洋人共度端午节的题材进行创作。从读者给我们提供的画面上可以看到,船上有西装革履的洋人,有当时还留着长辫子的厦门老乡,共同参加端午节的水上活动,可见当时厦门的“华夷相处”十分融洽。
台湾喜欢来厦门订造龙舟
厦门端午节的习俗随着历史上先民过台湾,早就在台湾落地生根。因此,海峡两岸的龙舟赛习俗一脉相承。采访中,有关专家向我们提供了一段史料,由于历史上厦门岛上造船业发达,尤其是制造端午节使用的龙舟技术娴熟,龙舟式样好看,特别是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厦门的龙舟不再是旧船改造,而是由船厂专门制造。因此,在上个世纪台湾宝岛上曾经有多个地方的同胞到厦门来订造龙舟。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厦门有“全美”和“谢尚声”两家船厂,造船技术闻名海峡两岸。台湾历来特别重视龙舟赛,选择质地优良的龙船(龙舟)是赛好龙舟的第一步,所以台湾同胞特地到厦门来订购龙船。当龙舟运到台湾时,当地的民众会用隆重的仪式来启用龙舟。台胞洪明章先生向我们介绍说,由于台湾民众把端午节划龙舟当成是一项非常隆重的盛事,比赛前,要浸沐龙舟,为龙舟的“龙首”点睛,还要献花、献果、献酒。在比赛前,还要请来德高望重的长者或者上一届龙舟赛的冠军来为龙舟“点睛”,同时还要请出龙王的神像来祭拜,希望龙王爷保佑龙舟赛平安顺利,人们在祭拜时还会在龙角上挂上神灯和鲜花,以示仪式的隆重。
洪明章先生向我们诉说了台湾赛龙舟的趣事,台湾宜兰县礁溪乡二龙村的龙舟赛最具特色,据说二龙河两岸分别居住林姓和赖姓居民,由于每年雨季二龙河都要暴发山洪。因此,当地的民众对龙舟赛就有了一种特殊的祈福愿望,希望能年年平安,五谷丰登。由于每年的雨季都是在龙舟赛之前,龙舟赛之后,二龙河也就会比较顺畅了,人们下意识地把这都归功于龙舟赛。100多年来,二龙村的居民年年举行龙舟赛,从不间断。更有趣的是,二龙河的林、赖两姓居民每年都声称自己是龙舟赛的冠军,原来其中的奥妙是他们在比赛的时候不设裁判,所以谁也不会输给对方。这种富有地方特色的龙舟赛习俗,从侧面反映了生生不息、绚丽多姿的台湾端午文化。
绑粽子牵系侨胞桑梓情
在采访中,我们巧遇了前来参加集美龙舟赛的侨胞陈先生。交谈中得知,他常住新加坡,经常往来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在那里,居住着不少厦门籍后裔的华人。现在不仅新加坡、马来西亚,包括整个南洋地区的华人,都保留着过端午节的习俗。对南洋的华人而言,端午节成为保持民族记忆、强化侨胞与故土文化纽带的重要节日。
陈先生向我们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端午节临近时,在海外的许多侨胞社团都会举办相关的活动。如新加坡的晚晴园、孙中山纪念馆等还会举办诵诗会和包粽子活动。这时家长们会带着孩子参加活动,让孩子们学着绑粽子。陈先生说,由于在海外,接受的是西式教育,他是在童年时参加端午节活动的时候,才第一次知道了中国古代诗人屈原、教育家孔子等。现在他都会鼓动家里的小字辈在端午节时参加华人社团的这种活动,许多家长也有同样的意识。因此,海外华人的端午节又成了小朋友欢聚,学包粽子,了解中国文化的节日。他还给我们提供了一张照片。瞧,这就是新加坡小朋友们在端午节学会包粽子时高兴的情景。
【名词】
端午节
文图/如意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诗人节、午日节、五月节、重五节等等。
端午节过节的方式也多姿多彩。其中的吃粽子和划龙舟是主打。端午节的来源众说纷纭,有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吴越民族图腾祭等说法。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最得大众的认可。在南方地区,端午节的氛围更是浓厚,更具有特色。其中闽南地区的端午节不管是在活动的类型,还是人文内涵,都是首屈一指的。端午节还有一系列的民俗活动,这些活动的内容,已经超出了纪念屈原这一单纯的意义。端午节不仅是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节日。如闽南泉州晋江一带的“嗦啰莲”是端午节祈福的特色活动;历史上端午节也成为闽南读书人的“诵诗节”、“晒书节”。
民俗专家称,端午节就是古代的卫生防疫节。端午节处于季节转换时节。节前天气时暖时寒,节后,天气逐渐炎热。厦门有句俗语“不吃端午节粽,破袄不甘放”,这是说明端午节是一个预示季节转换的节日。端午节之际,季节转换,每家每户都要进行大扫除,把屋里屋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的,这不仅体现了人们爱卫生、讲卫生的好习惯,也体现了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每逢端午节,海峡两岸的民众都会在门口、窗户等处悬挂菖蒲、艾草和榕枝等辟邪物。民间有句俗语:“挂艾勇健健,挂榕勇灵灵。”其中蕴含的深意不言而喻。在闽南,端午节已是人们点缀生活、美化生活、抒发情感、营造生活环境的一个有多层意义的传统节日。
新闻推荐
- 两岸产业交流对接系列活动在江苏举办2024-11-22
- 事关中国和东盟 这个论坛首次“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2024-11-22
- 中国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2024-11-22
- 【图解】从多个“首次”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在苏州举办台商座谈会2024-11-21
- 台北多辆公交车登出大幅广告 要求废除2019版课纲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