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贸协议创造两岸双赢 不容延宕
编辑: 许子晨 | 时间: 2014-05-13 10:57:16 | 来源: 中国台湾网 |
台湾《经济日报》13日社论说:先前大陆国台办表示两岸货品贸易协议谈判已经暂停,台当局“经济部长”张家祝也证实因“准备不及”而延期,加上原先谈妥的服务贸易协议延宕生效,这将直接冲击台湾出口产业,对已经陷入闷局的经济更是雪上加霜,台当局有必要及早因应。
自从2011年初两岸签署ECFA早收清单开始降税以来,民众都很关心早收清单是否有产生足够的效益,从而大家可以推测货贸协议是否重要。
据台当局“财政部”海关统计显示,在早收列表生效的2011到2013的3年中,早收产品对大陆出口的成长率分别为17.3%、3.5%与10.6%,远高于所有产品对大陆的出口成长率,9.1%、-3.9%与1.3%。也就是说,在早收清单减税的情况下,台湾产品对大陆出口有明显的帮助。
同样的,再从早收清单中两岸进出口总额成长率来看,过去3年的成长率分别为19.5%、2.3%与8.4%,仍然是明显高于所有产品在两岸贸易的成长率。这也可以证明,ECFA对双方都有利,而不是单方面让利的问题。
不过,虽然早收列表项目的出口成长率高于非早收列表项目,但不一定表示台湾早收列表产品在大陆的市占率也跟着提升。
事实上,依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开放前两年,早收产品在大陆的市占率下跌了0.5%,虽然非早收项目下跌幅度更大,达0.85%,这也可以说明,过去这些年来,台湾产品在大陆市占率逐年下降已经成为趋势,即使是早收列表项目也很难扭转此一趋势。
台湾产品在大陆的市占率呈现长期下降,表示台湾产品的竞争力有逐渐减弱的趋势,造成此种现象有几个主要原因:第一,早期台湾出口到大陆的项目中,大约9成是原物料与半成品,主要是卖给当地的台商加工后再出口。当台湾对大陆投资减缓,或是大陆台商对全球出口减缓时,对于台湾的进口需求就会减缓。
第二,近年来,大陆制造业成长很多,台商原本从台湾进口的产品开始转向当地采购,而减少了从台湾进口。如果大陆持续发展进口替代产业,未来大陆从国外进口原物料的需求会愈来愈小,对台湾进口的依赖也会更小。
第三,由于大陆人均所得不断提升,对于消费品进口的需求也愈来愈大,因此,现在台湾对大陆出口结构中,消费品的比率也增加到3成。问题是,当大陆所得不断上升时,他们对于高档产品的需求也愈高,而台湾产品在质量与品牌上不太如人意,而且连韩国产品可能都领先台湾。
因此,两岸应该尽早洽签货品贸易协议,一方面大陆台商得以较优惠的价格取得来自台湾的原物料,从而降低在大陆的生产成本,增加竞争力。另一方面,台湾出口到大陆的最终产品也可以利用降税优惠,来增加在大陆市场的竞争力。尤其是一些台湾原来就具有较高竞争力的产品,更应该利用此一机会,尽早进入大陆扩大市场占有率,包括面板、石化产品、工具机与整车等等。
同时,两岸产业应该利用双方产品得以免税交易的优势,进行更深层的产业链结合,比方说,台湾厂商生产一部分零组件,大陆厂商生产另外的零组件,然后再进行组装,因为两岸产品得以免税交易,未来此种多层形式的加工与生产整合变得更有可能。也就是说,两岸产业可以利用免关税的优势,来进行更多种形式的产业合作,这是两岸政府与产业应该主动去寻找的另外一种商机。
不过,我们也要指出,单单利用货品降税来增加竞争力是不够的,台湾的企业还必须增加研发投资,提高质量并创立品牌,唯有增加竞争力,才可能长期下在大陆市场上站稳脚步。服贸协议与货贸协议最多只是让台商产品得以在相同的基础上与大陆的产品和国外的产品竞争,而未来能否长期生存仍然要决定于台湾产品本身竞争力的高低。
新闻推荐
- 两岸产业交流对接系列活动在江苏举办2024-11-22
- 事关中国和东盟 这个论坛首次“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2024-11-22
- 中国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2024-11-22
- 【图解】从多个“首次”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在苏州举办台商座谈会2024-11-21
- 台北多辆公交车登出大幅广告 要求废除2019版课纲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