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浮躁助长读书功利化 国人“阅读危机”待解
编辑: 陈豪 | 时间: 2014-04-23 10:53:19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图刊】留给读书的时间
中新网北京4月23日电 题:社会浮躁助长读书功利化 国人“阅读危机”待解
作者:白琥
今日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随着时代变迁,国人的阅读方式亦不断发生变化。从延续千年的书本阅读,到如今的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书阅读等,阅读手段的多样化演进,也见证着国民精神生活的日趋丰富。
然而,需要正视的是,近年来,国人整体阅读氛围仍显淡薄,阅读方式也呈现出快餐化、功利化及实用主义等特点。在阅读逐渐沦为快速消费品的当下,“阅读危机”该当如何旧题新解,引人深思。
国人整体阅读氛围仍显淡薄 碎片化倾向明显
4月17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在墨西哥逝世。消息传来,地球另一面的中国,人们通过互联网集体缅怀这位世界文坛巨匠。在纷杂的评论中,有网友发出这样的感叹:在当今中国社会,还有多少人在阅读经典?还有多少书可以影响时代?
马尔克斯离世一周之后,如今,在第1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中国的社交网络上,国人讨论焦点也从怀念离世经典作家变为叩问自身“阅读危机”。
中国官方近期发布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图书4.77本,该数据虽然与2012年相比有小幅增长,但与阅读氛围较浓的以色列、北欧等国家有不小差距。此外,52.8%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
国民对个人总体阅读的评价亦不乐观,有23.5%的国民表示不满意(比较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这一数字比2012年的22.8%有所上升。
国人整体阅读氛围淡薄,还表现在阅读时间的变化上。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13.43分钟,比上年减少了1.95分钟。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民传统纸质图书阅读时长略有下降的同时,手机阅读时长增幅显著,中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21.70分钟,比2012年增加了5.18分钟。
与此同时,包括网络在线阅读在内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也在持续增长,其中超9成读者是49周岁以下群体。
“年轻人并非不阅读,实际上,他们的阅读量非常大,但是这种阅读和我们所提倡的传统阅读方式不同,他们更习惯于通过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等来阅读,阅读表现出来另外一种形态,变得电子化、碎片化和快餐化,变成了快速阅读、浅阅读、时尚阅读。”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如是分析。
对此,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对中新网记者表示,大环境造成人们阅读生活的式微,“网络和各种新媒体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信息爆炸,人们很难静下心来读书,以阅读为精神家园的人群比例愈加减少。”
实用主义出版物受热捧 影像文化挤占阅读时间
相对于阅读时间的压缩和阅读方式的短浅,中国人的阅读质量更是舆论焦虑“阅读危机”的焦点。无论是书店里的“畅销推荐”还是网络商城的“热书排行”,养生学、成功学书籍多占据大半天地,名著与经典的销售却显得较为暗淡。
对于“阅读危机”一说,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则给出了不同的观点:其实是人们读的“闲书”太少。
张颐武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如今很多人在读书,但多是为了应付考试之类,应用型居多,这种阅读导致人们人文修养、自然科学修养程度很低。
“实际上,人们的阅读量并没有减少,但是人们读的‘闲书’、陶冶性情的书太少,而我们目前的很多偏见、观念上的僵化,都肇始于这个原因。”张颐武说。
出版物和阅读方式的多样化,不断拓宽着人们的视野,但不可否认的是,公众虽然不再欠缺内容资源,却与深度思考、内心宁静渐行渐远。
“近年来,中国社会发展迅速,生活方式正面临剧变,而阅读方式的变化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人们的能力不断提高,但其自身的素养并未同步提高。社会对‘阅读危机’的焦虑,正是因为人们在上述变化中产生了不适应感。”张颐武说。
对于舆论有关“阅读危机”的焦虑,温儒敏则将原因归结于整个社会心态的浮躁及信息过量。
“普遍的焦虑感,也让人们越来越没有耐心去读书。即使阅读,也多是读一些流行、时尚、实用、消遣的读物,对那些经典的、真正承载人类智慧的作品反倒敬而远之。”温儒敏说。
“网络收集信息空前便捷,人们获得知识往往都是通过网络‘快餐式’的索取而‘一步到位’,以往那种在阅读中不断体验、探求与思考的过程就省略了。”温儒敏进一步分析称,电影、电视和手机等影像文化的盛行也挤占了阅读的时间。”
除上述因素之外,相关专家指出,从时下成功学、厚黑学、养生学等实用主义出版物的畅销,到为国人阅读量做出“突出贡献”的教材教辅读物,我们可以看出,“阅读危机”之所以出现,与出版企业过分重视“收入、盈利、市场占有率”的评价标准也有直接关系。
国人“阅读危机”待解 专家:应从改革基础教育入手
“阅读危机”话题由来已久,而多年来社会各界也频频发声,建言献策,冀望缓解国民的这一“精神危机”。
其中,全民阅读立法被认为是一个有效手段。2013年,《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列入国家立法计划。2014年,“全民阅读”再次得到国家层面的肯定,并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近来,中国国家领导人也不断发表言论推广阅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此前在接受俄罗斯记者采访时,介绍了许多自己读过的俄罗斯文学名著,表示“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则表示,“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时间读书。”
在国家层面的助推下,“全民阅读”越来越多被媒体聚焦。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每逢世界读书日,舆论对“阅读危机”的焦虑情绪仍在蔓延。而相关专家亦向记者表示,“提倡阅读年年都在呼唤,但效果不大。”
对此,张颐武则相对乐观,他告诉记者,“中国人整体的人文素养正在提高,虽然提升的速度比经济发展的速度慢,但我认为不必过度为此焦虑。”
“不过我们仍要扎扎实实地倡导建立‘书香社会’,提倡大家多读一点书,无论是数字化阅读还是纸面阅读,要多读有深度的东西,让自己的素养更进一步地提高,这是一个优雅的、有书香的社会慢慢养成的过程。”张颐武说。
出版业的作用亦不容忽视。专家指出,经济贡献绝不是出版社最重要的作用,出版社不该以己之短、搏人之长,而应该切实提高出版质量,为培养国人的阅读习惯做贡献。
除此之外,不少专家则希望从改善学校的阅读环境入手。长期从事教育研究的温儒敏向记者表示,应当从改革基础教育入手去缓解阅读危机。
“要切实采取措施,做到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我认为可以利用现今全面深化改革的契机,切实改进基础教育特别是中小学语文教育,以此作为源头,重新激发和推动全民读书的风气。”温儒敏说。(完)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两岸携手工程创新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2024-11-25
- 第四届海峡两岸(厦门)青年企业家篮球邀请赛落幕2024-11-25
- 马龙确定访台,台湾球迷直呼“请假去看龙哥”!2024-11-25
- 朱立伦强调“中华民族是根、中华文化是本” 马英九12字批赖清德“新两国论”2024-11-25
- 青春相约·逐梦燕赵——2024首届冀台冰雪嘉年华暨冰雪产业推介会在张家口市举办2024-11-25
- 台胞“首来族”的专属福利——福建土楼(永定)景区免票之旅盛大开启!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