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默片《盘丝洞》87年后归国首映 获观众热捧
编辑: 陈豪 | 时间: 2014-04-21 15:14:49 | 来源: 兰州晨报 |
2011年,一度被认为已经失传的中国早期经典默片《盘丝洞》的拷贝,在挪威国家图书馆被偶然发现了。4月15日,这部20世纪20年代的电影作品、令电影研究者和资深影迷们牵挂的国宝级老电影,终于辗转回归中国,在中国电影资料馆举行回归首映,让不少电影迷和研究者激动不已。
失传87年,却在挪威失而复得的老电影《盘丝洞》的回归也给我国电影史的研究工作带来巨大意义,老胶片在中国的修复和利用问题也前所未有地受到瞩目。
《盘丝洞》国内首映
默默无声中就把人逗乐了
4月15日晚,中国电影资料馆上映了一部特殊的影片。影片拍摄于1927年,由上海影戏公司摄制、但杜宇执导,当年放映时曾轰动一时,该片在国内已失传多年,无任何拷贝或残片。2011年,挪威国家图书馆偶然发现该片的拷贝。2014年4月15日,挪威国家图书馆向中国电影资料馆赠送了《盘丝洞》复制拷贝。
当晚,包括演员六小龄童在内的将近600名观众第一时间目睹了这部失传老电影的风采。影片仍然时尚、香艳,充满实验色彩和超前的想象力,而粗糙的造型风格和演员们幽默浮夸的表演,更为影片平添了许多喜剧色彩。观影现场,几乎每隔几分钟,就会引发一阵爆笑声,尤其在蜘蛛精被孙悟空的三昧真火烧回原形时,屏幕上出现了“只为了情欲一念,卒至自焚终身”的大字,引来无数掌声和笑声!
观众普遍认为,这部电影是一部奇葩佳作,而作为一部20世纪20年代就存在的超现实主义电影作品,更对中国电影史的研究工作有着巨大意义。
挪威国家图书馆
因“抢救”偶然发现《盘丝洞》
在挪威国家图书馆电影档案专家蒂娜·安卡曼看来,从约20万桶库存胶片中发现《盘丝洞》,实在有太多的偶然。2011年,蒂娜和她的团队开始对图书馆的所有电影硝酸片库存进行整理编目。通常,他们只根据片桶上的标识进行片名、长度等简单编目,只有遇到有损毁迹象的影片时,才会将影片从架子上取下来进行“抢救”。整理编目的过程持续了半年,而《盘丝洞》就是其中存在损毁迹象的一小部分影片之一。
可是,由于影片发现时开头部分就已丢失,又是“孤本”,挪威国家图书馆并不能确定影片的年代和片名。于是,对《盘丝洞》进行了长达半年的研究,最终,在来自中国的《盘丝洞》特刊等资料的佐证下,研究人员确认,这个拷贝就是中国失传已久的1927年出品的《盘丝洞》。不过,《盘丝洞》为何会在远离中国的挪威发现,目前只能确定1929年中国电影公司曾试图让影片走出国门,而挪威的一家电影公司也曾跟中国制片人和发行商之间有联系。幸运的是,挪威国家图书馆决定把修复好的电影拷贝复制一份捐赠给中国,《盘丝洞》终于让国人有机会一睹容颜。
“东方情调”曾轰动挪威
并连续放映6天
被电影史学者李镇评价为“中国早期默片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的《盘丝洞》,是中国最早以《西游记》为题材的电影,由上海影戏公司历时10个月于1927年1月拍摄完成。1927年2月2日(农历春节),《盘丝洞》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国内主要城市以及新加坡、菲律宾等华人聚居国家同步上映,很快成为当年盈利最多的中国电影。“它的成功甚至引发了一股争相拍摄神怪片,尤其是《西游记》题材的热潮。”李镇说。
《盘丝洞》的轰动还不仅限于此。1929年1月18日,作为挪威引进的第一部中国影片,更名为《蜘蛛精》的《盘丝洞》在挪威斗兽场电影院首映,并连续放映6天,每天两场,这在当时算是非常长的档期。
老电影的修复与利用:
广电总局拨2.8亿抢救电影档案
由于即便妥善保存,电影胶片在时间流逝的进程中也难免出现酸化、变形、卷曲、褪色等各种物理化学病症,因此使用数字化技术对电影影像档案进行拯救已成为了新世纪以来各国地区电影资料馆的共识。在我国,这项工作是从2007年开始的。是年,国家广电总局决定在5年内拨付2.8亿元人民币用于电影档案的抢救性修护工作,力度之大为全世界同行所瞩目。内容主要包含两个重要性的工程,电影档案数字化转换工程和电影数字修复工程。
从2009年精致修复的第一部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开始,中国电影资料馆已完成了一百余部经典电影的精制修复,比如《红侠》、《神女》、《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城之春》等。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两岸携手工程创新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2024-11-25
- 第四届海峡两岸(厦门)青年企业家篮球邀请赛落幕2024-11-25
- 马龙确定访台,台湾球迷直呼“请假去看龙哥”!2024-11-25
- 朱立伦强调“中华民族是根、中华文化是本” 马英九12字批赖清德“新两国论”2024-11-25
- 青春相约·逐梦燕赵——2024首届冀台冰雪嘉年华暨冰雪产业推介会在张家口市举办2024-11-25
- 台胞“首来族”的专属福利——福建土楼(永定)景区免票之旅盛大开启!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