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弥漫心头的“乡愁”已淡化

台湾文学家余光中10日晚来到北师大珠海分校演讲,回忆创作《乡愁》时的心境。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自己回大陆次数多了,原来弥漫心头的乡愁已逐渐淡化。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余光中写下名篇《乡愁》。“我回大陆来的次数越来越多,不好意思有乡愁了。后来我写的都是回乡的诗、回乡的散文。”余光中笑着说,“很多人说读过我的诗,但一说都是《乡愁》,再问第二首就不知道了。”

 

“那时候我离开大陆去台湾20多年,当时没想到有一天还能回来,所以是在哀愁的心情之下写了乡愁。”现年86岁的余光中回忆起自己四十多岁时写的《乡愁》仍很感慨。

 

余光中称自己自1992年以后回来了几十次,曾经的“乡愁”已淡化许多,现在更关注“环境保护”方面的题材。

 

余光中痛心地说:“以前的河水是干净的,以前的空气是良好的,现在经济是迅速发展了,但美好的九州、美好的华夏有些地方都不认得了。”

 

当天晚上,余光中与600多名学生共同探讨诗歌美学,传授自己的创作经验。

 

“我一生的写作,缘于对母语的爱好。”余光中称自己的心“为诗而跳,跳了六十多年”,他说自己很早就对翻译有兴趣,但写作一定要用中文,“骂人一定要用母语,杀伤力才大”,余光中此话一出,引来现场一片笑声。

 

余光中认为,诗文应做到深入浅出、雅俗共赏,诗歌质量与读者程度互为消长:“最害人的是‘浅入深出’,故弄玄虚。”,“雅俗共赏是最理想的”。

 

当晚的演讲在学生朗诵《乡愁》、《乡愁四韵》、《望海》等作品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