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日本“民族主义者”的病态自恋

《日本时报》网站2月27日刊发题为《日本奇怪的自恋》一文,作者为日本北海道大学政治学教授山口二郎。文章称,日本传统价值观肯定包括谦逊。这种美德认为,自我吹嘘是可耻的。但是高呼尊重传统的日本民族主义者却比其他任何人都更自恋。

 

由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强烈支持这些人的任命,所以他恰恰就是不成熟的自恋的象征。日本广播协会(NHK)的会长说其他国家在战争时期也设置慰安妇,由此来为日本二战时期的“慰安妇”体制寻找合法性。该公共广播电视台的另一名高管则用他的修正主义史观否认日本在战时的侵略行为。这些人的言行意味着,自恋在日本成了一种时代精神。

 

渴望为自己打造正面形象的日本政治领导人也倾向于在教育和经济领域支持全球化。

 

该如何解读存在于这些人身上的这种奇怪组合呢?

 

在教育领域,培养全球化人才是时髦用语。从小学到大学,日本的各种院校都忙着响应号召,以制造更多能在全球环境中工作的日本人。英语课将成为小学课程的一部分。日本高校的教师则需要用英语对学生授课。

 

这些举动的背后是一种认识,即日本在全球竞争中落后于其他国家是因为日本人英语欠佳。

 

基于一种简单信念,学校的课程遭到干预。这种信念就是,如果学校提供更多英语课,日本年轻人的英语水平就会提升。

 

首先,语言是一种思考工具。如果一个人只能用有限的词汇思考,那么他自然也只能提出肤浅和简单的想法。

 

很多不得不用英语授课的日本高校教师就好比使用海棉球而不是网球的网球手。

 

如果日本似乎在全球化方面落后于其他国家,这是历史经验的结果。日本是首个依靠本土语言成功进行现代化的非西方国家。19世纪后期日本引入西方文明之际,一些学界领袖利用他们掌握的有关中国典籍的知识将西方概念翻译为日本汉字短语。

 

随着教育的推广,日本的文化市场扩大了。日语书籍的出版繁荣起来。日本人变得能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进行抽象和高水平思考了。

 

积极推动“全球化教育”的日本政府采用的方式是减少培养年轻人思考的时间,而将更多资源投入到让学生掌握英语方面,而且很大程度上只是将英语用作工具。

 

这种课程让人联想到明治维新之后不久日本政府的一些做法。当时政府建造了西方风格的鹿鸣馆,以便在东京承办各种派对和舞会。为了让日本加入西方大国的行列,政府利用这个建筑教一些精英人士如何穿西装跳舞。政府的想法是,如果他们穿西装跳舞,他们就能更好地吸收西方文明。

 

如今政府的表现意味着,它继承了这种思维方式。它认为,如果日本年轻人掌握一些英语技能,日本就能自行全球化。

 

以鹿鸣馆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化政策引发了民族主义反应。这种反应最终导致日本觉得自身优越于其亚洲邻国。

 

在如今的日本,在适应全球化方面反应过度和排外的民族主义的崛起是一个硬币的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