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蒙:涵养时代的“文化定力”
编辑: 刘燕枫 | 时间: 2014-03-11 09:45:29 | 来源: 人民日报 |
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倡导对精神高峰的攀登、服膺真理的至诚
近200年来,中华民族经历了空前危局、剧变、重生和发展,中华文化经受了空前挑战、冲击、丰富与更新。温故而知新,在深化改革的今天,我们应该有更多的从容自信,更加重视对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珍视弘扬,使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上更加主动、更加胸有成竹。
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大改善了中华儿女的生活质量,但急剧的新旧交替、中西杂糅、鱼龙混杂,也使我们的文化生活、精神走向、价值观念时而出现困扰与失范、歧义与冲撞,乃至忧虑与紧张,这很正常也属必然。精神层面的文化建设,是个润物细无声的慢活,不可急躁。我们需要有足够的定力和稳健。
要做到登高望远、气度恢宏。传统文化中的确有不少封建糟粕,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但也要看到,这种文化几千年来涵养着、凝聚着亿万中华儿女,历久不衰,饱经忧患,深入人心。自强不息、与时俱进、仁者爱人、推己及人……这些精神都与现代性相通,也考验、培育了中华文化的开放性、吸纳性与消化能力,应变性与抗逆能力,自省性与自我调整能力。我们完全可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珍视民族传统,同时勇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进行新的选择、整合与创造。
要有一种从容的心态与通透的历史观,成熟、科学地对待各种社会文化现象。钱锺书先生说:“东学西学,道术未裂;南海北海,心理攸同。”不同的角度、观点与渊源,不一定成为零和关系、对决关系,马克思主义本身就与人类已有的多方面文化智慧息息相通。今天,我们处在改革开放的深水区,需要广泛开掘汲取消化民族的与世界的智慧成果,使我们的文化精神与文化土壤更加宽阔丰饶,精神能量与文化根基更加深厚浩大,面对现实挑战更加应对有方、进退有据。
面对“盘子”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样的思想文化格局,我们在传统与现代、大众与高端、民族与世界、教化与娱乐、主导与多样、经典与时尚、争鸣与共鸣、市场与理念的一系列关系上,要有更加全面与均衡的思路和工作。由现象而本质,由历史而现状,才会认识得更加长远与深刻。
我们关心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建设、文化形象与文化外交这些看得见的东西,同时也要更多关心文化精神、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这些才是文化的主导与内核。更加成熟地引领与服务文化生活,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文化精神的特点在于它的长期积淀、深入民心,不能急于求成。这方面,口号与宣示的作用有限,非理性情绪化也于事无补,生活化与实践性强的启迪与感召会更起作用。我们应该因势利导,提倡更深入通透的学习,倡导对精神高峰的攀登、服膺真理的至诚,提高整个民族的认识能力、学习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避免浮躁、肤浅、极端。
我们正在创造中国历史、影响世界格局。回首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浮沉史、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史、新中国60余年的探索史、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史,所有兴衰成败的经验,物质与精神的积累,已然成为我们宝贵的“家底”与“功夫”,再加上日新月异的世界文明借鉴,我们完全可以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能沉下心态,走准步点,自信从容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任务。王 蒙
新闻推荐
- 两岸产业交流对接系列活动在江苏举办2024-11-22
- 事关中国和东盟 这个论坛首次“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2024-11-22
- 中国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2024-11-22
- 【图解】从多个“首次”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在苏州举办台商座谈会2024-11-21
- 台北多辆公交车登出大幅广告 要求废除2019版课纲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