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澳门经济发展新纪元

今年是澳门回归15周年。15年来,在中央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特区政府和澳门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澳门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经济平稳增长,社会和谐稳定,市民安居乐业。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澳门回归以来,“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15年来,“爱国爱澳”的特区政府和澳门同胞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支持下,不断克服经济发展道路上的种种困难,使澳门经济得到快速复苏和振兴,为“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打下了坚实基础。

 

特区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是优先解决经济发展问题

 

回归15年来,特区政府的施政重点都是优先解决经济发展问题,这也是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特区政府和澳门同胞以及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第一号的焦点问题”。在经济发展方面,回归后的澳门赢得“好评如潮”。可以说,“一国两制”在澳门的逐步成型、成熟,正是建立在澳门经济发展“阴转晴”和全面繁荣基础之上的。

 

回顾回归15年来澳门的经济发展道路,可以发现,这条道路并非一路平坦,而是布满荆棘,是一个不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转危为机、开拓创新的过程。面对亚洲金融风暴、非典肆虐以及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挑战,澳门抓住祖国内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签署、《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和中国内地部分省市开放对澳门的“个人游”“自由行”以及国家“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等将澳门纳入国家整体性发展的战略视域等机遇,乘经济全球化和祖国内地经济全面崛起的大势,走出了一条继续保持作为祖国内地对外开放的“窗口”“桥梁”“国际通道”以及“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国际化的区域性经济贸易服务平台”的经济建设新路,不断丰富和深化“一国两制”这一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具体内容,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证明了“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充满生命力,不仅是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澳门回归祖国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和根本保证。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时,对澳门回归以来“一国两制”的建设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特区政府稳健施政、务实有为,妥善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加强与内地交流合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澳门总体形势继续向好发展”。同时,也对澳门的明天寄予殷切希望:“当前澳门正处于历史上比较好的时期。但未来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希望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增强忧患意识,利用有利时机和条件,研究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澳门长远发展夯实基础”。希望特区政府“牢记中央政府重托和广大澳门居民信任,依法履职尽责,增强前瞻意识和忧患意识,提高特区治理水平,扎实谋划和推进澳门可持续发展,为‘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实现从“恢复性增长”到“发展性增长”的重大转变

 

回归15年来,澳门经济发展有两个显著亮点:一是从“恢复性增长”到“发展性增长”,二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和“国际化的区域性经济贸易服务平台”的发展定位逐步清晰。

 

澳门现代经济从20世纪60年代起步,历经约30年年均两位数的高增长和全面发展期,形成了回归前四大产业支柱的“准”多元经济结构和有“亚洲第五条小龙”之誉的经济规模。但是,由于经济资源短缺、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过分倚重博彩旅游业等原因,从1992年开始,澳门经济增速逐年放缓,到1996年之后,连续四年出现负增长。

 

鉴于澳门回归前经济基础不厚、经济品质不高、经济总量不足、经济环境不好的实际情况,特区政府在谋划澳门长期稳定繁荣百年大计的初创和奠基阶段,力戒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浮躁思想,在自2000年第一份“施政报告”至2013年第十四份“施政报告”中,均坚持了“循序渐进”以及“固本培元、稳健发展”与“协调发展、和谐共进”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扎扎实实进行经济重建的基础工作,使澳门经济逐步走出困局,开始了快速复苏和振兴。

 

博彩旅游业的复苏和振兴是澳门经济形势全面回暖的最显著标志。资料显示,在回归前一度陷入低迷状态的博彩旅游业,在回归后已经逐步走出低谷,重新焕发活力:澳门入境游客总数从1999年的744万人次增长至2013年的2932万人次,博彩毛收入和博彩专营税收入从1999年的130亿澳门元和48亿澳门元增长至2013年的3607亿澳门元和1267亿澳门元。同时,一度沉寂的服务业也重新走向兴旺。博彩旅游业之所以能够在回归后短短15年时间里重新崛起,巩固其在整个经济体系、经济结构中支柱性产业的龙头地位,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社会治安状况的根本性好转、“内地因素”在澳门旅游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积极影响等。当然,其中一个决定性因素,是博彩业内部的体制改革和体制创新,为博彩旅游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回归15年来,澳门经济实现了从“恢复性增长”到“发展性增长”的重大转变。2013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已增长至4135亿澳门元。人均本地生产总值,自回归前1999年的117620澳门元(14718美元),增长至回归后2013年的697502澳门元(87306美元),澳门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循序渐进”以及“固本培元、稳健发展”与“协调发展、和谐共进”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博彩旅游业为龙头,以服务业为主体,各行业协调发展,使经济结构适度多元化”的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目标,正在逾60万人口和30多平方公里土地的澳门一步步向前推进。

 

“一个中心”“一个平台”的优势地位逐步显现

 

由于澳门自身经济发展空间非常有限,属微型经济体,决定其必须充分利用“自由港”“独立关税地区”的特殊地位和中西交流的“窗口”“桥梁”和“国际通道”的区位优势,在全球化的区域竞争与合作中探索和确立自身的发展路向。回归15年来,澳门的“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和“国际化的区域性经济贸易服务平台”的优势地位逐步显现。

 

回归后的澳门经济发展空间有两个最主要的纵深面:一是祖国内地,一是欧盟国家和葡语国家。

 

澳门与祖国内地的区域经济合作重点,是澳门与珠海市、澳门与广东省、澳门与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以及CEPA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区域经济合作,“内引外联”“远交近融”,有一个自近至远、自浅至深、自点至面、自临时性协议至制度性安排的逐步推进过程。2003年10月17日,《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签署以后,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又在2004年至2013年间,相继签署了CEPA的一系列补充协议。CEPA及补充协议的签署,是澳门与祖国内地经济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产物。随着CEPA及补充协议的陆续签署和实施,两地之间经济交流与合作中的制度性障碍正在逐步消除,经济交流与合作必然呈现出更好的发展态势。

 

另一方面,澳门与欧盟国家之间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经济互动关系。回归以后,这种经济文化联系得以进一步加强和提升。澳门与拉丁语系国家尤其是葡语国家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渊源,也是澳门回归后继续保持中西交流的“窗口”“桥梁”和“国际通道”身份和地位的一大资源。回归以后,中央政府支持特区政府创立了以澳门为中介地的“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即“中葡论坛”。2003年10月,“中葡论坛”在澳门成立,并同时举行第一届部长级会议。其后,“中葡论坛”又分别在2006年、2010年、2013年举行三届部长级会议,签署多个为期三年的《经贸合作行动纲领》,取得了互利共赢的成效。正如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所指出的,“基于历史原因,澳门与葡语系国家长久以来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将继续做好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的角色,充分利用本身优势,在促进中国与葡语国家的交流合作上,发挥重要的平台作用”。

 

回归15年来,澳门经济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在克服种种困难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不仅维护了澳门经济发展和经济繁荣的大局,也为澳门经济再铸辉煌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基础,使“一国两制”的“澳门模式”在实践探索中逐步成型、成熟。澳门的命运始终与祖国内地紧密相连。我们相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澳门将继续与祖国一道共同进步、共同发展。(齐鹏飞作者为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