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沪港通是市场开放政策 长线持乐观态度

11月19日是沪港通开通第三日,随着两地股市双双收跌,沪港通的成交额也持续减少,南北向每日额度的使用率均有所缩水。

 

截至当日收市,港股通每日额度仅使用2.53亿元人民币,使用率约为2%;沪股通共使用26.12亿元人民币,使用率也仅约20%。

 

但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表示,沪港通的发展刚刚起步,投资者和市场均需适应交易习惯和模式,初步看来,沪港通运作顺利。

 

陈家强指出,每日额度是一个上限,并非营销指标,当局制订的时候,也不希望经常达到或用完额度,因为“爆额”便要停市,这对投资者来说并非好事。他同时表示,港股通设50万元人民币门槛是希望在开通初期控制风险,暂时看不到有改动需要。

 

香港的金融界人士认为,投资者目前还处于熟悉市场阶段,预计一段时间后,运作顺畅加上市况调整,成交应会出现上升。

 

“以过往的经验来看,沪港通初期表现平淡很正常,但相信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有较快发展。”香港浸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财务及决策学系副教授麦萃才以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发展为例说,2004年,香港进行了第一笔人民币交易业务,10年间,香港已成为规模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

 

麦萃才认为,从官方宣布沪港通开通日期到正式启动有一个星期,这段时间上海和香港的股市在市场预期下已被推高,而到了正式开通时,市场情况较预期有较大落差,因而股市出现调整,资金也变得审慎。

 

高盛中国首席策略师刘劲津表示,两地投资者需要时间熟悉市场运作,相信数星期后资金会开始流入两地市场。他说,内地与香港股市市值大得不容全球投资者忽略,长线而言对沪港通仍抱乐观态度。

 

就投资者对港股通兴趣不大的原因,麦萃才认为,境外的机构投资者会以沪港通取代QFII和RQFII的额度,而将QFII和RQFII额度用于购买国债等没有开放的产品,但境内的机构投资者QDII的额度都还未用完,因此,通过港股通“南下”的兴趣不大也在意料之中。

 

刘劲津则指出,内地的散户投资者感兴趣的多为香港中小型股票,因此北向交投量胜过南向并不为奇。

 

不过,正如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所言,不着急于沪港通开通后的短期表现,最重要的是交易安全及顺畅进行。不少业界人士认为,一两日的数据未必能反映实际情况,要待市场需求稳定之后才可见端倪,沪港通长远发展会增加两地市场成交,令香港进一步巩固金融中介角色。

 

瑞士宝盛中国及香港市场证券分析师黄兆麟便对沪港通保持乐观,他认为,等配额、资产类别及交易市场扩大后,离岸和在岸市场可望逐步接轨。渣打银行亚洲区高级经济师刘健恒也强调,长远来说沪港通对国际投资者有正面影响。

 

“不能单看一两日的交投量,沪港通是市场开放政策,对两地长远发展均有帮助。”刘劲津说。(苏晓 牛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