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牛耳”在古代只是个主持人
编辑: 陈豪 | 时间: 2014-10-20 11:21:29 | 来源: 广州日报 |
现代汉语将“执牛耳”解释为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的人,而在古汉语中却不过是个主持人。
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哀公十七年》:“诸侯盟,谁执牛耳?”春秋时代,诸侯国之间订立盟约要举行一项隆重的仪式:先在地上挖一土坑,将牛(称之为牲)置于其中,割下牛左耳,以盘盛之,再取牛血以容器盛之。此即所谓执牛耳。
执牛耳是否由大国盟主担当呢,非也。《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载:“且诸侯盟,小国必有尸盟者,楚为晋细,不亦可乎?”尸是主管、主持的意思,尸盟即主盟。所谓尸盟者,即负责盟会中大小事务的官员,一般由较小一国的大夫担当。何以见得,《左传·哀公十七年》记载:“公会齐侯盟于蒙,孟武伯相……武伯问于高柴曰:‘诸侯盟,谁执牛耳?’季羔曰:‘鄫衍之役,吴公子姑曹,发阳之役,卫石魋。’武伯曰:‘然则彘也。’”这段话意思是,鲁哀公与齐平公在蒙地会见并结盟,鲁国大夫孟武伯为襄礼。孟武伯问高柴:“诸侯结盟,谁担当执牛耳一职?”季羔(即高柴)说:“鄫衍之盟,由吴公子姑曹执牛耳;发阳之盟,则是卫大夫石魋。”孟武伯说:“那么这次就该我(孟武伯名彘)执牛耳了。”鄫衍之盟,《左传》未有详文。发阳之盟,乃鲁、宋、卫三国结盟,卫侯定非盟主,故由卫大夫石魋执牛耳。这次蒙之盟,齐大鲁小,齐国自当盟主,所以鲁大夫孟武伯理所当然为尸盟者执牛耳了。试想,执牛耳者双手托着一盘腥红的牛血,毕恭毕敬地向各国诸侯逐一奉饮。这样的角色,贵为诸侯盟主又怎肯为之。
在诸侯国会盟中,国家强弱大小的地位是以歃血之先后来体现的,称霸诸侯的盟主当然是首先歃血。《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说:“晋楚争先。晋人曰:‘晋固为诸侯盟主,未有先晋者也。’”这里说的“争先”,就是争歃血之先。当时晋国称霸已久,怎肯让楚国争先歃血,大国盟主的地位溢于言表。
由此观之,“执牛耳”是主盟而非盟主。(彭颂涛)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打通供应链 打造“共赢链”——中国汽车产业“链”起全球2024-11-28
- 东航第9架C919入列 国产大飞机首度实现客舱局域网服务2024-11-28
- 一场两岸青年的“双向奔赴”却让民进党当局风声鹤唳,他们究竟在怕什么?2024-11-28
- 2024年“迁台记忆”台胞祖地行活动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启动2024-11-28
- 第八届台湾创艺生活节在深圳成功举办2024-11-28
- “最炫民族风”两岸交流活动开启清台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