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台湾人,我不当亡国奴”——全国台联前副会长郑坚父子的抗日及台湾光复往事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25-10-23 11:36:20 | 来源: 福建日报 |
“我爷爷郑约(原名郑水河)、父亲郑坚(原名郑鸿池)的一生,正是台胞同仇敌忾抗日、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缩影。他们到大陆投身抗日洪流,抗战胜利后又回台亲眼见证了台湾光复后台胞的欢欣鼓舞。他们一生的心愿,就是希望两岸早日统一。”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日前夕,福建省台联退休干部郑岚手捧全家福,家族往事历历在目,祖辈的教诲言犹在耳。他的爷爷和父亲在抗战时期都曾是台湾义勇队队员(抗日战争时期唯一一支由台湾同胞组成、具有正规军编制且直接参与祖国抗日战争的队伍),父亲郑坚是全国台联第一届、第二届副会长兼秘书长。去年,98岁的郑坚弥留之际,留下最后一句话:“我这个抗战老兵还等着听到祖国统一的一声春雷!”
“父亲的身体一直很硬朗,90多岁了还能游泳、上网。前几年,一条抖音留言让他坐不住了。”郑岚告诉记者,95岁那年,郑坚请友人帮他拍了一条短视频发布在网上,视频中,他介绍自己是老台胞,并穿着军装行军礼,坚定地喊出:“祖国必须统一,祖国必然完全统一!”一位网友问:“老爷子除了出生在台湾,还跟台湾有半毛钱关系吗?”郑坚看到后,一口气写了一条2000多字长文作为回应。
文中写道:“我是居住在大陆的上百万台湾人之一。我不仅出生在台湾,而且是十几代‘正港’(闽南语,正宗、地道之意)老台湾人,也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的开台祖先与‘开台圣王’、民族英雄郑成功同乡同宗,都是从福建南安石井去台湾开发的。我们郑家人都是为开发台湾而流汗、流血的。我的阿公是彰化县和美镇山梨庄的佃农。我阿爸在上世纪30年代,就随着民众党和‘台湾文化协会’的蒋渭水等先贤们,为反抗‘四脚仔’(当年许多台湾先民痛恨日本殖民者,称之为狗)的殖民统治而战斗。你知不知道,日本殖民统治咱台湾的50年间,咱台湾先烈牺牲了65万人……抗战期间,我父亲将我们一家带回大陆,不再当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的奴隶。我父子双双加入了抗日英雄李友邦将军领导的台湾义勇队,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和收复台湾而战斗!台湾义勇队的臂章就叫‘复疆’,即为光复中国固有领土台湾而战斗的武装队伍。”
“复疆”,是千千万万台湾同胞的心愿。至今,在厦门南普陀寺后院的岩壁上依然留有1945年9月李友邦将军亲手题刻的“复疆”二字。抗战时期,有超过5万台湾同胞毅然回到祖国参加抗日,郑坚的阿爸郑约就是其中一个。1927年,因不满日本殖民统治,参加反日爱国的“台湾文化协会”。1930年,他在台湾街头进行反日演讲,控诉日本工厂残酷压榨台湾人血汗,被日本警察通缉而逃亡大陆。回大陆后,他改名郑约,号抱一,意指抱定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国家必将统一的信念。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郑约与挚友谢真(龙岩人,台湾光复后曾任台东县首任县长)、张水民(朝鲜抗日志士)等潜入鼓浪屿向日本领事馆投掷炸弹。谢真在《忆台湾爱国志士郑抱一》一文中记录了这次行动。据其回忆,当年,谢真夫人把炸弹藏在年糕下放入竹篮中,故意等到开船的汽笛再次响起,大家才匆匆去检票,得以过关,可谓惊险。
1942年,郑约加入台湾义勇队。1944年,任台湾义勇队闽南通讯处主任(中校军衔),为掌握日伪军在厦兵力、营地分布情况,他曾两次乘夜冒死偷渡厦门潜入敌占区搜集情报,暗中传播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战形势,教育在厦台胞为迎接抗战胜利的到来做好准备。郑岚告诉记者,由于郑约早已被日军列入通缉名单,因此行事需格外小心。离家前,他留下绝笔遗书给家人,随时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所幸郑约为人机警,为躲避军警追捕,他多次藏身下水道、涵洞中过夜,滞厦多日后在交通员接应下安全离开厦门。
1945年初,18岁的郑坚也随父参加了台湾义勇队。同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郑坚便随陈唯奋支队长到闽南地区招募了30余人,准备带往台湾参加光复后的建设工作。
福建省档案馆原副馆长、研究馆员林真告诉记者,从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到同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在台北举行,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中间有70天的权力真空期。台湾义勇队副总队长张世德率队员先期返台,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地方秩序;看管日本人遗留的财产、房屋及军火库等,成为过渡期的重要力量。由于义勇队员都是台湾人,都讲闽南话,听得懂台湾民众的诉求,又参与过抗日,因此回台后很受当地老百姓欢迎和信任。
郑坚是第一批从福建奉命返回台湾的义勇队队员。他曾告诉郑岚,踏上阔别多年的故土,队员们以“从祖国回来的抗战乡亲代表”身份到建国中学、台北妇女会等演讲,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此后,他们又去台北县参加社会服务队成立大会,鞭炮声、锣鼓声、欢呼声震耳欲聋,足见台湾民众受够了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之苦,终于回到祖国怀抱的喜悦心情。当时很多台湾老百姓还把日据时期偷藏的祖先牌位重新拿出来,烧香磕头告慰先人。
国家复兴,田园重整。沦陷半个世纪,台湾在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和祖国存在差异,日本的“皇民化教育”更让许多台湾人忘记了怎么说国语。因此,推行国语教育是当时政府收复台湾后培育民族意识的重要手段。1946年2月,台湾义勇队被政府解散。不久,郑坚便到彰化女中教授国文。然而,让郑坚伤感的是,他在彰化老家的房子被炸没了,舅舅被日本人抓去当军夫,外婆搬到乡下破房子里一个人孤苦伶仃地生活。二叔也被日本人抓走,从此音信全无。一家人在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上流离失所,命如草芥,心中燃烧着对日本的痛恨,怎能让人忘怀。
1946年,台湾士绅林献堂、丘念台等组成台湾光复致敬团,前往南京、西安等地,并遥祭黄帝陵。林献堂在致辞中说:“光复后已觉有可爱护的国家、可尽忠的民族,永不愿再见到有破碎的国家、分裂的民族。”这句话道出了当时台湾同胞的心声。这一年,郑坚考上台湾地区升学大陆大学公费生,被保送进厦门大学。带着台湾光复的喜悦和读书报国的满腔热忱,他再次回到大陆。未料,此去与家乡一别就是30余年。
“不论是爷爷郑约还是父亲郑坚,他们一生至高的荣光就是回国抗战、光复台湾,最大的遗憾则是两岸尚未统一。”郑岚表示,抗战时期,5万名台湾同胞不当亡国奴,闯过千难万险回到祖国战斗,证明台胞在全民族抗战中从未缺席,也激起更多中华儿女浴血奋战的热血。这是两岸共同的抗日记忆,更是台湾为中国不可分割领土的有力证明。
相关新闻
- 2025-10-23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研讨会在台北举行 与会者吁树立正确史观
- 2025-10-23共同铭记历史 共襄民族复兴——写在台湾光复80周年之际
- 2025-10-22国台办: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大会将邀请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各界代表人士出席
- 2025-10-21陕西省举办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暨“情系两岸 筑梦中华”涉台知识竞赛
新闻推荐
- 港珠澳大桥开通7周年 客流量超9300万人次2025-10-23
- 韧性、活力、信心——海外人士解读中国经济“三季报”2025-10-23
- 共同铭记历史 共襄民族复兴——写在台湾光复80周年之际2025-10-23
- 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研讨会在台北举行 与会者吁树立正确史观2025-10-23
- 两岸观察丨台湾问题由何而来?2025-10-23
- 台青谈台湾光复80周年:驳斥“台独”史观,守护中国人认同202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