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也用上北斗导航了!来看陕西渭南春管满满的“科技范”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25-03-10 11:53:38 |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
眼下正值春管关键时期,陕西渭南市近年来通过高质量播种、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不断提升小麦的品质和产量。今年,当地在春管中体现满满“科技范”,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田间管理忙 产量有望稳中有增
总台记者 李志:我现在就在陕西渭南大荔县的春管现场。在我身后,几台农机正在麦田里进行除草和追肥作业,村民们也在铺设滴水灌溉带。这是一种高效的农业节水技术,它能够将水缓慢渗透到土壤中,提高水的利用率,这些黑色的软管在小麦收割时还将回收,不会给土地带来任何的污染和影响。
大荔县是陕西省的产粮大县,全县拥有耕地面积156万亩,今年仅小麦种植面积达到55万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荔县的夏粮产量有望在去年的基础上稳中有增。
新技术助力增产增效 智慧农业显身手
总台记者 李志:其实,当地的小麦在播种时就开始推广新技术、使用新设备了。以我所在的这片万亩示范田为例,这里采用了小麦“3335”种植模式,就是每亩田种子播种量30斤、松土深度30厘米、化肥3层分施,机械一次性完成播种、覆土、镇压等五项作业。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播种的效率,还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仅在播种环节每亩地就能节省40到50块钱。
此外,大荔县还引进了宽幅精播机,并配备北斗导航系统,全面提升了播种质量,实现了苗齐、苗匀、苗壮的效果。目前,万亩示范田的苗情整体良好,全部达到一类苗标准,为今年的丰产丰收奠定了基础。当然,春管工作离不开农机设备的加持。像无人植保机等农机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农作物田管的集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防灾减灾科学应对 保障粮食安全
春管期间,防灾减灾是关键。今年,渭南市通过“空中拍、天上看、地上查”的立体监测网络,建立起“空天地”一体化的监测预警体系。通过卫星遥感“天上看”,实现大范围土地利用和作物长势监测;利用无人机“空中拍”,获取高分辨率影像,精准监测作物生长和病虫害;借助地面传感器和人工调查“地上查”,实时获取土壤、气象和苗情数据。还是以大荔县为例,当地采用了小垄灌溉、微喷带喷灌等多种节水灌溉模式,确保小麦春灌有序进行。同时,农技人员还将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科学灌溉、精准追肥,应对不利天气影响。
此外,陕西省的农业部门也将根据苗情、墒情、雨情、虫情监测数据,为每块田地定制专属的灌溉和施肥方案,确保小麦健康生长。
目前,整个渭南市的春管工作正在高效推进。400多台无人植保机的投用进一步提高了春管效率。预计到3月中旬,渭南市的春管工作将全面完成,随后,冬小麦将进入生长拔节阶段。
相关新闻
- 2025-02-27“让两岸农民同胞播撒更多希望的种子”
- 2025-02-26无人机追肥、滴灌设备、机器人嫁接种苗……从田间地头看农业“未来式”
- 2025-02-25台媒:两岸农业交流大会成果丰硕
新闻推荐
- 东部战区位台岛周边开展联合演训!2025-04-01
- 国台办:解放军联合演训是对赖清德当局猖狂谋“独”挑衅的坚决惩戒2025-04-01
- 海警舰艇编队按一个中国原则环台岛执法管控2025-04-01
- 台湾举办恭拜轩辕黄帝大典2025-04-01
- 福马“小三通”一季度客流量同比增长近50%2025-04-01
- “一签多行”实施已3个月 琴澳“双城生活”便利度UP!2025-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