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星堆到春晚,它穿越了3000年

从三星堆到春晚,它穿越了3000年

 

总台蛇年春晚吉祥物巳升升

 

昨天正式和大家见面啦

 

它的设计灵感源自多种传统文化元素

 

其中憨态可掬的眉眼

 

源自这条3000多年前的蛇🐍

 

今天一起认识青铜蛇

 

从三星堆到春晚,它穿越了3000年

 

满身传统文化元素

 

巳升升的眉眼大有来头

 

憨态可掬又富有古意的巳升升

 

一亮相就收获不少粉丝

 

看上去是一只呆萌小蛇

 

其实在它身上藏有不少传统文化元素

 

快来看看,你能猜出几处?

 

从三星堆到春晚,它穿越了3000年

 

整条小蛇的造型

 

参考了甲骨文中的“巳”字

 

从三星堆到春晚,它穿越了3000年

 

缠枝纹寓意生生不息

 

由景泰蓝工艺刻画而成

 

从三星堆到春晚,它穿越了3000年

 

海棠、玉兰、桃花与牡丹

 

象征“春回大地”

 

由花丝镶嵌工艺勾勒而成

 

从三星堆到春晚,它穿越了3000年

 

头部轮廓与脸颊上的螺旋形状则参考了

 

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的

 

鎏金坐佛纹云头银如意

 

从三星堆到春晚,它穿越了3000年

 

最后看圆溜溜的大眼睛和跳跃的眉梢

 

灵感来源于

 

今天的主角——青铜蛇🐍

 

从三星堆到春晚,它穿越了3000年

 

青铜蛇从三星堆来到春晚

 

穿越了3000多年

 

它的歧羽纹、臣字目是主要灵感来源

 

扑闪扑闪的眼睛朝你wink一下

 

有没有被电到?😉

 

从三星堆到春晚,它穿越了3000年

 

曾经也有展翅高飞的梦?

 

这条大蛇是三星堆的神器

 

青铜蛇,体形硕大

 

蛇身长34.5厘米,蛇头长29.9厘米

 

从三星堆到春晚,它穿越了3000年

 

蛇的额头和脊背

 

原本连接着刀形羽翅

 

或许它曾经也有展翅高飞的梦?🤔

 

(注释:三星堆博物馆的另一条青铜蛇,蛇背上有羽翅形饰件,可为之佐证。)

 

从三星堆到春晚,它穿越了3000年

 

从三星堆到春晚,它穿越了3000年

 

△三星堆博物馆的另一条青铜蛇,蛇背上有羽翅形饰件。

 

蛇身饰有菱形纹和鳞甲

 

蛇颈下和腹部装有环钮

 

专家推测环钮可能挂在某种物体上

 

将青铜蛇作为神物膜拜

 

从三星堆到春晚,它穿越了3000年

 

三星堆遗址出土了

 

众多动物造型的文物

 

均为写实与虚幻相结合的神器

 

这件青铜蛇亦然

 

臣字目、歧羽纹也可作为印证

 

从三星堆到春晚,它穿越了3000年

 

臣字目

 

就是拥有甲骨文“臣”字型的眼睛

 

在三星堆出土铜器较为常见

 

从三星堆到春晚,它穿越了3000年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带有臣字目的文物。

 

但它也广泛出现在

 

中原地区的青铜器和玉器上

 

彰显着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收并蓄

 

这些鼎鼎大名的中原地区国宝上

 

都有臣字目纹样↓

 

何尊,中国一词最早出现的国宝

 

四羊青铜方尊,很多人与它相识于课本

 

大克鼎,见证古代青铜工艺的巅峰

 

……

 

从三星堆到春晚,它穿越了3000年

 

△从左到右为:何尊、四羊青铜方尊、大克鼎

 

歧羽纹

 

通常由羽翅形象抽象而成

 

代表了鸟形象

 

反映出古蜀人有强烈的飞鸟崇拜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

 

铜扭头跪坐人像的小腿部外侧

 

就饰有歧羽纹

 

从三星堆到春晚,它穿越了3000年

 

文博日历丨古蜀三星堆人“上班”第一件事:给自己鼓个掌

 

“它”曾是“蛇”

 

今天你遇到蛇了吗?

 

中国的蛇文化源远流长

 

对蛇的敬畏与崇拜

 

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说文解字》对“蛇”的注解:

 

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

 

也就是说

 

那些年先民见面时的问候

 

不是“您吃了吗”或者“过得好吗”

 

而是“今天你遇到蛇了吗”

 

上古时期的人

 

或住在洞穴里,或住在草丛里

 

蛇患频出

 

因此先民见面时,总是先心有余悸地问:

 

“亲,你家里有蛇出没吗?”

 

“它”就是对“蛇”的专有称谓

 

该字引申成为对第三人称的代词

 

沿用至今

 

从三星堆到春晚,它穿越了3000年

 

在古籍和出土文物中也有

 

许多关于上古时代蛇的记载

 

晋代郭璞注《山海经·大荒西经》曰:

 

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

 

汉画像石中

 

有人首蛇身的人类始祖伏羲、女娲

 

从三星堆到春晚,它穿越了3000年

 

△唐人《伏羲女娲像》单页,故宫博物院藏。

 

到了新石器时代

 

(注释:良渚文化,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之一。)

 

蛇纹在陶罐、陶豆等器物大量出现

 

说明蛇已成为祭祀灵物或部族图腾

 

从三星堆到春晚,它穿越了3000年

 

△红陶贴塑蛇纹罐,仰韶文化陶器,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汉、唐、明、清等朝代也出现了

 

诸多著名蛇文物

 

汉代玄武纹瓦当,四神瓦当中的一种

 

除了表示方位,还有祈福辟邪之意

 

从三星堆到春晚,它穿越了3000年

 

唐代陶画彩十二辰之蛇俑

 

蛇首人身,立于方形底板上

 

从三星堆到春晚,它穿越了3000年

 

从图腾崇拜、生殖崇拜

 

再到王权象征、市井百姓的生肖象征

 

“蛇”所承载的文化意象

 

愈加丰富、绵延至今

 

从传统文化元素中寻找设计灵感

 

青铜蛇穿越3000多年

 

从三星堆而来

 

蛇年登上春晚

 

巳升升祝福全球华人

 

在新的一年事事如意、步步高升

 

从三星堆到春晚,它穿越了3000年

 

一本日历逛遍全国博物馆!

 

跟着央视新闻规划2025年文博之旅

 

请戳下方图片链接↓

 

从三星堆到春晚,它穿越了3000年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武慧锋

 

文案丨王丹妮

 

美编丨丁丽洁

 

审校丨刘福生

 

统筹丨刘莹 戴广宇

 

特别鸣谢丨三星堆博物馆 中国文物报社

 

指导单位丨国家文物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