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当局拟更名闽南语为“台湾台语” 学者:不合理、不科学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24-07-23 12:17:51 | 来源: 中新社 |
中新社北京7月22日电 (记者 杨程晨)为配合所谓“语言整体发展方案”,台湾当局教育事务主管部门近日公告称,将闽南语、客家话的能力认证考试更名为“台湾台语”“台湾客语”能力认证考试。此举受到岛内舆论挞伐,有学者22日对中新社记者说,执政当局是“为改而改”,是意识形态的滥用。
台当局还称,未来台湾语言发展的文书资料也将参考此一所谓“书面用语规范”。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潘朝阳表示,将闽南语、客家话更名为“台湾台语”和“台湾客语”是民进党当局全面推进“去中国化”的一环。
潘朝阳称,民进党当局主张更名的逻辑是,台湾超过2000万人口中的大部分是闽南人的后代,“但现在不宜用闽南二字,因为他们认为闽南的概念来自中国大陆。他们要‘去中国化’、搞‘台独’,就要用所谓‘台湾主体’去替代闽南的称谓。这是在玩文字游戏。”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民进党一直想把闽南语更名为‘台语’。”潘朝阳进一步指,这次“教育部”的动作是民进党当局加速“去中”的例证。在“台语”前加上“台湾”二字,更显可笑。这个分类法从现代语言学的角度看,是不合理甚至反科学的,在台湾被广泛使用的闽南语就是福建厦门、泉州、漳州等闽南一带使用的方言。闽南语和客家话均源自中原地区,现代语言学的研究认为,这两种方言都属河洛话的分支。
当局的更名动作也将潜移默化影响年轻世代的认知,他提到,自新课纲上路以来,台湾舆论的反对声音就不绝于耳,因为许多人预料到这样的教育将给年轻人带来什么后果。“认知能力的偏差乃至退步,波及的不只是文科学生,你会发现他们学习数理化也会受影响,因为基础认知的‘马步’没有扎好。”
对于将闽南语更名为“台湾台语”,嘉义大学应用历史学系主任吴昆财的回应是:“欲盖弥彰、徒劳无功、居心叵测”。他表示,语言名称本无政治内涵,除非有心人士想倒果为因,“去中”的心思在更名的过程中昭然若揭。全世界的闽南语实则大同小异,不需要刻意区分,通称为闽南语最适宜。(完)
相关新闻
- 2024-07-18岛内各界力促两岸旅游恢复 民进党“禁团令”逆流而动终将自食恶果
- 2024-07-17蓝白联手!台立法机构决议要求解除“赴陆禁团令” 绿营反对难撼动结果
- 2024-07-15赖清德搞政治恶斗 终将引火烧身!
新闻推荐
- 稳外贸稳外资 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增强市场主体信心2025-04-22
- 神二十发射在即 这次太空之旅还有一位神秘乘客2025-04-22
- “圈粉”全球客商 广交会向世界“种草”中国“智”造2025-04-22
- 时评|不妨听听台商怎么说2025-04-22
- 台积电披露,美国工厂大亏2025-04-22
- “两马”跨境电商直航航线开通一年总货值逾3亿元202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