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诉骨肉亲情、共绘融合愿景——写在第十六届海峡论坛开幕之际

互诉骨肉亲情、共绘融合愿景——写在第十六届海峡论坛开幕之际

 

第十六届海峡论坛将于本月中旬在福建举办。(中国台湾网记者 尹赛楠 摄)

 

中国台湾网6月12日讯 当盛夏的风吹过鹭岛,海峡两岸的新朋老友又一次相约八闽大地,互诉骨肉亲情、共绘融合愿景。

 

已迈入第十六个年头的两岸民间交流盛会——第十六届海峡论坛将于本月中旬在福建举办。本届论坛由两岸86家单位共同主办,坚持“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定位,延续“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主题,设置基层交流、青年交流、文化交流、经济交流四大板块,安排系列活动50场,邀请台湾各界嘉宾约7000人参会

 

两岸关系发展根基在民间、动力在人民。自2009年至今,海峡论坛已连续举办15届,成为促进两岸各界广泛交往、推动两岸民间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在两岸同胞之间架起了“连心桥”,铺就了“惠民路”。无论两岸关系多么复杂严峻,论坛始终风雨无阻,“一年一会”、从未缺席。两岸民众也借助这个平台,厚植情谊、增进福祉,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作为两岸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草根嘉年华”,海峡论坛深入基层社区、乡村,聚焦经济、文化、青年各个领域:从“同名村·心连心”联谊到两岸青年跨海相聚,从基层交流治理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多年来,海峡论坛不断加入新的元素,开拓新的领域,助推两岸民间交融之路越走越宽

 

“从2007年来到大陆,我先后八次参与海峡论坛,从最初的青年参演者,到主论坛上发表演讲,再到如今引领更多台胞台青加入海峡论坛的‘大家庭’,在一来一往的交流中,我们深深感受到祖国大陆的包容与关怀。”台湾少数民族歌手杨品骅说,两岸同胞从“认识”走向“认同”,真实的体验和将心比心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期盼每一年的海峡论坛都能助力两岸交流实现新突破,我们在这里等着台湾‘老乡’常回家看看。”

 

大海行船,风浪难免。一段时间以来,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顽固谋“独”挑衅,不断勾连外部势力大打“台湾牌”,严重威胁台海和平稳定,严重损害中华民族利益和两岸同胞福祉。就在本届海峡论坛开幕前夕,民进党当局再度宣称,支持不预设任何政治前提、健康有序的两岸交流,但反对利用“交流名义”进行所谓“政治操作”,批评海峡论坛历来借由活动对台宣传“反独、促融、促统”立场。

 

尽管民进党当局屡屡放言威胁恐吓,但岛内政党、民间团体和各界民众依然踊跃参会,用实际行动表达“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共同心声。不久前,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连胜文确认将率团赴陆参加海峡论坛,国民党籍云林县县长张丽善、民众党籍金门县县长陈福海也将出席。这些事实都表明,两岸交流合作顺应历史大势,交流、开放、融合终将战胜交恶、封闭、脱钩

 

“两岸互信的基础是彼此理解,而理解的前提是‘真实’的认识。”台湾相声演员姬天语说,在有心人士的操作下,部分台湾同胞对大陆存在着错误认知,而海峡论坛为他们提供了眼见为实的平台。“通过遇见真实的大陆,能够极大增强我们的民族认同感。希望更多台湾青年到大陆逐梦、圆梦,推动两岸民间交流,增进同胞心灵契合。”

 

“跨过那一汪浅浅的海峡,你才知道世界有多大。”

 

“落叶归根,是我们的共同心愿。”

 

“我们这一代,要把台湾带回家!”

 

“两岸同胞无论离开多远,无论身处何处,都延续着相同的祖先血脉。”

 

“时到花就开,中华民族一定会实现伟大复兴!”

 

……

 

十六载春华秋实,两岸同胞渴望交流、期盼团圆的心声,已凝聚成消弭隔阂、遏制逆流的“最强音”,穿越海峡,响彻神州大地。

 

十六载踏浪前行,海峡情生生不息。我们相信,两岸同胞和衷共济、同心同行,就一定能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一定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幅两岸同胞相向而行、携手并进,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文/尹赛楠)

标签:两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