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燧展雄姿 城塞焕新生——新疆挖掘保护长城文物资源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古老烽燧记录着关山岁月,千年戍堡讲述着家国情怀。在沙漠戈壁纵横的新疆,长城没有连绵的墙体,而是以烽燧、戍堡、驿站、城塞等形式呈现,但同样在历史长河中发挥了维护边疆安定、保障丝路畅通的重要作用。

 

烽燧展雄姿 城塞焕新生——新疆挖掘保护长城文物资源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位于吐鲁番市高昌区的唐代木尔吐克萨依烽燧全貌。新华社记者刘兵 摄

 

“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在新疆东天山北坡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大河镇,大河唐城已经静静矗立了1000多年。虽然这座昔日的金城汤池,如今只剩断壁残垣,但高大宽厚的城墙基座、高耸的角楼遗存、干涸的护城壕沟依然清晰可见。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文旅局党组书记蒋晓亮介绍,近年来通过考古发掘,城内先后出土了铜镜、铜佛、陶制品、开元通宝等文物,还有带精美纹饰的莲花地砖和瓦当,均为典型唐代遗物,“历史记载和出土的文物证明,这里就是唐代军队驻守过的城池。”

 

目前,当地政府部门以大河唐城遗址为核心,建立了文保区域,城墙上一些风蚀残损部位得到了修缮,城墙外围铺设了人行步道专供游客们参观怀古。

 

据新疆文旅厅统计,目前新疆像大河唐城这样大大小小的长城资源共有212处。随着近年来文物保护工作的加强,新疆长城遗址目前已做到围栏保护、人员巡检全覆盖,一些曾经因风蚀、人为破坏严重的文物遗址都做了“专业体检”和针对性保护处理。一些交通条件较为便利的遗址还设置了视频监控,以及温度测量、水文测量等设备。

 

烽燧展雄姿 城塞焕新生——新疆挖掘保护长城文物资源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矗立在哈密市伊州区城北戈壁中的清代边关墩烽燧。新华社记者于涛 摄

 

与此同时,新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处于高峰期。“十四五”时期,新疆重点推进11个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位于阿克苏地区乌什县的别迭里烽燧是目前中国境内最西端的长城遗址,今年4月下旬,新疆首个县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乌什别迭里烽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正式建成开放。

 

乌什县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负责人林彦飞说,在别迭里烽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游客不仅可以全面了解厚重的中国长城文化,还能看到当地诸多历史文化遗存。截至12月初,别迭里烽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接待游客已突破10万人次。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缘的尉犁县,2019年至2021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唐代克亚克库都克烽燧(沙堆烽)遗址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清理出房址、木栅栏、踏步、灰堆、水塘等遗址12处,出土文书等各类文物1400多件,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如今,建筑顶部形似“连体烽燧”的长城文化博物馆在县城中心区拔地而起。博物馆已进入布展阶段,内设多个展厅将以图片、文字以及场景模拟、3D呈现等模式全面讲述中国长城文化发展史。

 

烽燧展雄姿 城塞焕新生——新疆挖掘保护长城文物资源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正在建设中的新疆尉犁县长城文化博物馆。新华社记者于涛 摄

 

兴建于汉代的库车市克孜尔尕哈烽燧,残高约13米,是目前古代西域丝绸之路上时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烽燧遗址,已先后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随着当地积极保护和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克孜尔尕哈烽燧已成为网红打卡点,每天游客络绎不绝。导游阿丽艳·阿扎提说:“作为库车本地人,能给天南海北的游客讲述长城烽燧的历史和家乡的风土人情,让我为自己家乡感到自豪。”

 

库车市文旅局副局长刘晨说:“长城烽燧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是文旅融合的宝贵资源,我们正在申报克孜尔尕哈烽燧遗址公园,大力打造长城文旅品牌,用长城文化滋润各族群众心灵,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刘兵、于涛)

标签: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