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两岸名词术语“标委会”获批成立

近日,厦门市两岸名词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获得厦门市市场监管局正式批准成立,这是第一批获批成立的厦门市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之一。秘书处承担单位为厦门市标准化研究院,主要负责全市两岸名词术语领域标准化相关技术工作。

 

海峡两岸语言本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但由于历史原因,两岸分隔已70余年,致使语言使用及表述形成了一定的差异:如鼠标(大陆)——滑鼠(台湾)、软件(大陆)——软体(台湾)、地铁(大陆)——捷运(台湾)等;还有近期台湾初中生物课本中对其一幅漫画的解读为“马铃薯、花生都常被称为土豆,但两者是不同的物种”,而大陆马铃薯被称为土豆,两岸对于事物的俗名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这些语言上的差异给两岸的产业交流、贸易往来、人民日常沟通增添了不必要的困扰。

 

据统计,大陆现行术语标准共计2461项,台湾现行词汇标准共计283项,两岸的术语标准各有侧重、差异较大。鉴于此,厦门市率先成立两岸名词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力推动两岸各领域名词术语对照,更好地搭建两岸沟通的桥梁,为两岸各领域合作交流奠定基础。接下来,标委会将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委)、厦门市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积极筹划和开展标委会相关工作,在两岸经贸往来及民生保障重点领域开展两岸名词术语共通标准的制定工作。今后,两岸民众可通过市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免费获取相关名词术语共通标准文本,查阅术语对照内容,了解两岸名词术语间的差异,化解两岸交流可能产生的误解,从而增进两岸同胞的交流。(海峡导报记者 林少蓉 通讯员 吴珊)

标签:两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