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关后跨境消费复苏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4月9日报道,中国内地与香港全面恢复通关两个月,深圳靠近香港口岸区域的“报复性消费”模式促进各行各业的复苏,但不同行业和口岸复苏力度不一。

 

深港今年2月6日恢复全面通关,正式告别过去疫情下两地人员的出入境限制。通关复常后,来自香港的客流量快速增长。深圳市政府口岸办公室数据显示,经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在今年2月份超过730万人次,同比上涨约2230%。

 

人员流动促进了口岸附近商业活动的复苏。深圳福田区的水围村已恢复昔日熙熙攘攘的景象。《联合早报》在上周末(4月1日和2日)和清明节假日(4月5日)走访时发现,几乎所有店铺都已恢复营业,饮食业门庭若市、座无虚席。

 

水围村距福田口岸约一公里,是深圳有名的“城中村”,汇集上百家著名美食、足疗按摩等店铺,是港客过境消费和聚集的地方。不过,过去三年封关导致香港客源流失,水围村也多次因疫情封控,多家商铺撑不下去结束营业。

 

水围村一家火锅店的财务人员告诉《联合早报》,目前大部分商家是在深港通关后才重开。她说,人流量恢复到疫情前五成左右,但餐饮业和服务业复苏稳健,“每天都有利润可算了”。

 

零售业的复苏力度则没有餐饮服务业那么强劲。当地一家眼镜店老板说,通关后首月的复苏较为明显,但之后开始放缓。他认为,港客的“报复性消费”是短暂的,长期复苏仍取决于整体经济情况。

 

较晚恢复通关的罗湖口岸是深港重要的交通枢纽,与周边的高铁、地铁、汽车客运等衔接。据当地媒体报道,经罗湖口岸出入境的旅客数量在全面通关首月达310万人次,约占深圳口岸客流量的33%,是最繁忙的口岸之一。不过,这般人流量并没有在口岸附近的罗湖商业城内完全体现出来,即便是周末或法定节假日,商城的人流依然稀稀落落。这座商城客源主要来自香港和外国,曾被誉为“港人北上消费第一站”。

 

仲量联行华南区董事总经理吴仲豪受访时研判,口岸商业活动的整体复苏还处于不断演化的阶段,人们需要时间调整通关和消费习惯,预计复苏的轨迹再过半年会更清晰。

 

吴仲豪说,餐饮是人们恢复面对面交流的基本消费场景,因此通关后餐饮业受惠显著,其他领域的消费力度则难免受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相对谨慎了,比较关注高性价比,强调品质、绿色、健康的消费观。”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