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年节礼俗趣谈

我是来自台湾台中的阿嘉,去年到厦门创业。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除了除旧布新外,更有包红包、吃年夜饭等流传了千年的礼俗。在两岸之间,这些既有的文化礼俗是否会有差异呢?其实,两岸同文同种、同根同源,大部分的礼俗都是相似的,但是也存在些许不同。仔细琢磨,甚是有趣。

 

压岁钱

 

压岁钱不等于红包。它是过年的时候,长辈给晚辈的钱才叫“压岁钱”。因为“岁”“祟”同音,所以,“压岁”就有压制邪祟的意义,把不好的灾厄压制住。时至今日,压岁钱的涵义已经更多地转变为了祝福。

 

压岁钱,是春节最明显的文化符号之一。但是,收压岁钱的方式,两岸还是不尽相同的。在台湾,晚辈要向长辈拱手鞠躬,说吉祥话;在大陆,我发现晚辈们的做法更隆重,有的地方,晚辈们要跪在地上向长辈叩三个头表示感谢,充分体现了对长辈的尊敬。另外,现在大陆除了当面给压岁钱以外,更多的人是在手机上收发电子压岁钱,这个与台湾很不同。

 

拜拜

 

台湾民众春节一般喜欢到宫庙迎接新年,俗称“拜拜”。除了诚心祈求身体健康外,也有祈求财运亨通之意。许多人会在春节期间去寺庙抢拿“钱母”。“钱母”,是宫庙借给信众的“发财金”。信众认为,在神明的加持下,“钱母”有预祝发财之意,抢到后可以拿来投资、做生意,或是放在钱包里面招财。

 

在农历新春,台湾还有个风俗,俗称“抢头香”,这是为了获得神明眷顾和一整年的好运。除夕夜里,信众手持线香站在庙门外,等到大年初一零点,庙门大开,信众蜂涌而入,抢插第一炷香。但是,每年都会发生因为“抢头香”而争吵或受伤的憾事。为了避免憾事发生,彰化的南瑶宫已经改成了“拜头香”,由原本的短跑冲刺,变成慢跑1公里到庙前的终点站,决定名次后大家再一起入庙参拜。

 

在大陆,小年这一天(北方是腊月二十三,南方是腊月二十四),人们会祭灶王爷,恭送掌管人间伙食的食神灶王爷返回天庭禀报民情。民间认为,送走灶神到过年这段日子,可以百无禁忌,因为没有灶神管着,做事情会比较随心一点,这个很有趣。

 

吃年夜饭

 

春节的重头戏就是家人团聚吃年夜饭、跨年守岁,寓意团团圆圆、辞旧迎新。除夕这天,忙碌打拼了一年的人们都会尽量赶回家跟家人团聚,享受全家人一起做年夜饭、享用年夜饭的快乐,这个年俗在台湾叫“围炉”。家庭主妇们会使出浑身解数,烹饪一桌美味年菜,主食大致为年糕和八宝饭。在大陆一般称为“年夜饭”,同样会呈现一桌美味料理。

 

有趣的是,不管是在台湾,还是在大陆,春节的餐桌上都有一个共同的主角——饺子。饺子,源于中国古代的角子,原名“娇耳”,因为外型酷似元宝,所以也有吉祥的寓意。除夕守岁时,一家人围坐一起吃“饺子”,那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无法替代的。吃饺子的时候,我发现两岸民众都有一个共同的小游戏,就是事先在饺子里包上铜板,有幸吃到的人可以获得红包以及来年的好运。

 

吃过年夜饭,在台湾,家里的大人们流行熬夜打牌,孩子们与许久没有见面的堂表兄弟姐妹们放烟火、玩耍;在大陆,家家户户守在电视机前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欢声笑语不断。

 

农历新年,最能彰显两岸共同的文化价值,贴对联、走亲访友、穿上喜气的红色衣服,等等。所以,无论台海局势如何变化,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历史和文化脉络扯不开、割不断。我衷心希望疫情早日过去,大家可以安心地回家过年。我祝两岸同胞在农历壬寅虎年里快乐吉祥、龙腾虎跃、虎虎生威!(作者系在大陆的台湾青年黄恺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