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探访 这个“幸福村”有多幸福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22-01-19 11:12:19 | 来源: 新华社 |
赵家清在击鼓(摄于2021年12月3日)。新华网 赵普凡 摄
“一声鼓响春常在,风调雨顺新时代……;二声鼓响百花开,国泰民安新时代……;三声鼓响都是爱,四海升平新时代……”2020年1月19日,在云南省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响起了由该村创作的歌曲《三声鼓响》,鼓声震震,传递着这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佤族村寨广大群众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如今的司莫拉进村道路(摄于2021年12月4日)。新华网 赵普凡 摄
时隔近两年,再次探访司莫拉佤族村(司莫拉佤语意为“幸福的地方”),如今正沐浴着乡村振兴的春风,朝着更加幸福的日子大步向前。
赵家清在司莫拉(摄于2021年12月5日)。新华网 郭康 摄
10多年前,三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家清刚来司莫拉时,这个“幸福的地方”是另一番景象。
曾经的司莫拉佤族村(资料图)。新华网发(腾冲市清水乡供图)
“夏恐屋漏雨,冬怕寒风吹,看寨不是寨,茅草垒成堆”,这个广为流传的顺口溜,是司莫拉曾经的真实写照。
赵家清组织司莫拉村民开会(摄于2021年12月4日)。新华网 赵普凡 摄
在深入开展走访摸底后,赵家清和当地村干部一起分析三家村贫困原因,探索脱贫致富的路子,制定了“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人居环境”为主要内容的任期目标规划。
航拍司莫拉佤族村全景(摄于2021年9月10日)。新华网发(董正东 摄)
脱贫攻坚以来,司莫拉开始变样。通过实施“草改瓦”“农危改”“扶贫安居”等项目,寨子里的危房没有了;同时,还实施了道路硬化、亮化工程,建设了文化活动广场、文化陈列馆、景观栈道、停车场以及旅游公厕等配套设施。2017年,司莫拉整村脱贫出列。
如今的司莫拉村内景象(摄于2021年12月5日)。新华网 郭康 摄
依托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当地因地制宜,探索发展乡村旅游,并带动购物、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2020年6月3日,村里成立了司莫拉幸福佤乡旅游专业合作社,将寨子里的全部农户吸纳为合作社社员,组织群众发展“吃住行游娱购”旅游特色服务。
罗爱艳打扫客栈(摄于2021年12月4日)。新华网 赵普凡 摄
每天早上7点,41岁的司莫拉村民罗爱艳便开始打扫自家客栈。开民宿、当讲解员、销售农特产品……随着天南地北的游客来村里“打卡”,罗爱艳告别了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罗转娣在司莫拉幸福餐厅工作(摄于2021年12月4日)。新华网 赵普凡 摄
33岁的村民罗转娣也吃上了“旅游饭”。如今,她是司莫拉幸福餐厅的服务员,随着旅游产业发展,罗转娣不仅学会了茶艺,也不怕与人交流了。丈夫在身边,孩子在眼前,她对生活十分满足。
司莫拉佤族村晨景(摄于2021年12月6日)。新华网 赵普凡 摄
2020年以来,司莫拉佤族村集体经济增收50余万元,实现首次分红,就地就业促增收。为了让司莫拉的乡村旅游展现差异化特色,合作社进一步还原佤族风情,增加民族元素,通过产业链将群众组织起来,实现集体和群众“双增收”目标。
赵加熬在清扫道路(摄于2021年12月5日)。新华网 郭康 摄
人心凝聚,司莫拉的发展蒸蒸日上。自从7年前回乡做保洁,67岁的村民赵加熬的幸福值也在不断增加,他现在不仅每个月有稳定的收入,还可以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
航拍司莫拉佤族村全景(摄于2021年9月10日)。新华网发(董正东 摄)
昔日的贫困村寨,如今成为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云南省美丽村庄、云南省旅游名村、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新华网昆明1月19日电(范芳钰 赵普凡 郭康)
相关新闻
- 2022-01-19中国2022年确保脱贫人口就业规模高于3000万人
- 2022-01-19翻过“贫困山” 走进“幸福年”——年货大集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 2022-01-17大漠小村谱新篇——聆听新疆乡村振兴脉动新声
新闻推荐
- 两岸携手工程创新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2024-11-25
- 第四届海峡两岸(厦门)青年企业家篮球邀请赛落幕2024-11-25
- 马龙确定访台,台湾球迷直呼“请假去看龙哥”!2024-11-25
- 朱立伦强调“中华民族是根、中华文化是本” 马英九12字批赖清德“新两国论”2024-11-25
- 青春相约·逐梦燕赵——2024首届冀台冰雪嘉年华暨冰雪产业推介会在张家口市举办2024-11-25
- 台胞“首来族”的专属福利——福建土楼(永定)景区免票之旅盛大开启!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