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戏曲走进小剧场——剧场年轻了 戏曲青春了
编辑: 张旭 | 时间: 2021-01-07 15:00:30 | 来源: 光明日报 |
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
没有水袖髯口,没有彩扮妆容,黑衣黑裤、素颜上阵的四位演员和只有黑红白三色的舞台交相呼应。前不久,实验昆剧《319·回首紫禁城》在位于上海人民广场演艺区的长江剧场上演。
一剧终了,原本对“实验昆剧”抱着怀疑态度的记者立时“路转粉”——褪去戏曲的服饰和妆容,打破固有的舞台范式,这一出化繁为简的昆剧,却让人感觉“昆味儿”更足了。演员在不同角色中切换,却为每一位人物和不同性格找到了妥帖的舞台感觉。当舞台的边界消失,演员、灯光和影子,唱腔、身段和乐队,共同完成了这场回归昆剧本来、回归人物内心的演出。
记者注意到,这天晚上,不大的剧场里,有不少是结伴观戏的大学生。演出结束后,主创人员邀请观众一起交流,年轻的观众们一口气谈了很多感想,提出了很多问题:舞台上几把椅子的摆放有什么考究?如何避免实验戏曲的话剧化?演员如何跨行当完成对复杂人物的表现?这么“素”的演出,为什么感觉戏曲的程式和韵味一点也没少?……冬日的小剧场,沉浸在古老戏曲和青春探索带来的纯粹感动中。
《319·回首紫禁城》是由江苏省昆剧院年轻的第四代演员创排的小剧场实验昆剧。据该剧主演杨阳介绍,这出戏从2011年首演至今已走过近十个年头,不断演出,也在不断修改打磨。“很忐忑,老祖宗创造了这么好的戏曲艺术,我们这样做到底行不行。”杨阳说,“但我们还是要去探索边界,为的是寻找昆曲的源头,寻找昆曲的未来。看似先锋,其实是追寻中国传统戏曲基因里的DNA。”
而为《319·回首紫禁城》这样的实验戏曲创作提供展示平台的上海小剧场戏曲展演,到2020年也已走到了第六个年头。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谷好好告诉记者:“六年来,我们秉持‘吸’收传统精华养料的基础上,‘呼’出一些新想法、新形式、新理念。”从2015年创办这一展演以来,收到总申报剧目231部,涉及剧种近40种,一共上演了19个剧种55台剧目。梨园戏、滇剧、评剧、婺剧等数个地方剧种,通过小剧场戏曲展演的平台,与沪上观众结缘;从2015年起,已有10部原创新编的小剧场戏曲作品在这个平台上首演,获得观众和专家的肯定和关注。同时,小剧场戏曲展演也成为青年戏曲创作表演人才的孵化基地之一,成为名家名角突破自我、走进年轻观众的有效途径,2020年参加展演的中国梅花奖得主就有8位,创历史新高。
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见证了小剧场戏曲的一路成长,感受到上海文化平台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在他看来,举办小剧场戏曲展演最根本的意义在于,通过充满思想性、艺术性的探索激活中国戏曲,反映出当代戏曲人的创作力和责任感,展现他们的智慧与心灵的温度,真正让青年戏曲人和青年观众成为受益者。
同时担任上海昆剧团团长的谷好好,珍视这一面向青年的戏曲实践和传播平台。她告诉记者:“‘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中国戏曲小剧场展演任重道远,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文化底蕴,用戏曲讲好中国故事,以优秀作品回答时代课题,立足上海、联动长三角、面向全国乃至国际舞台,展示青年戏曲人的新风采,律动出中国戏曲的新活力,真正让青年戏曲人和青年观众成为戏曲发展的主要实践者、推动者。”
新闻推荐
- “手拉手”!中国链博会打造世界“共赢链”2024-11-29
- 澳门故宫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启用2024-11-29
- 12月1日起赴港澳旅游“一签多行”“一周一行”陆续实施2024-11-29
- 这场跨越海峡的“青春之约”成为两岸交流的靓丽风景2024-11-29
- 泉州走进台湾 泉州特色文创在台北大稻埕展出备受欢迎2024-11-29
- 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厦门海沧区举办海印放火狮民俗文化节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