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山寨焕新颜
编辑: 张旭 | 时间: 2020-04-26 09:21:29 | 来源: 新华社 |
4月9日,在云南省勐海县布朗山乡曼囡村曼班三队,孩子们面对镜头露出开心的笑容。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4月9日拍摄的云南省勐海县布朗山乡曼囡村曼班三队一景(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4月10日,在云南省勐海县布朗山乡曼囡村曼班三队,拉祜族妇女们在村子里跳起舞蹈。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4月12日,在云南省勐海县布朗山乡曼囡村曼班三队,一名村民(右)在购买蔬菜。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4月11日,在云南省勐海县布朗山乡,拉祜族妇女娜四在采茶。原本连育秧苗、撒化肥都不会的娜四,在扶贫干部指导下,全家经过几年发展已种下18亩茶树。除了茶树,娜四家去年还种了4亩水稻,一年就收了2000多公斤稻谷。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4月10日,在云南省勐海县布朗山乡曼囡村曼班三队,村民扎培(右)在田里劳作。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4月12日,在云南省勐海县布朗山乡曼囡村曼班三队,扶贫工作组长罗志华在给村民理发。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云南省勐海县的布朗山上有个叫曼班三队的寨子,曾是当地出了名的贫困村,村里的17户拉祜族群众基本都是文盲,贫困发生率高达100%。
拉祜族是“直过民族”,祖辈以狩猎为主,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2004年,曼班三队的村民曾从偏远深山中的老寨搬迁至公路边的安置点,但久居深山的村民搬出来没多久,便因离生产用地较远、生活不习惯等原因,又陆续回老寨住回了茅草房。
2009年,当地政府结合曼班三队实际情况,在离村寨原址较近的地方为村民修建民族特色安居房和通村道路,还配套建设了人畜饮水、生活用电、移动通信等基础设施,终于把村民给留住了。
搬迁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融入现代生活、发展生产。2015年,勐海县一次派出4名精准扶贫工作组成员到曼班三队驻村,分别负责村里的种植、养殖、扫盲等工作。
“我们从教普通话、给村民理发这些小事开始,然后修建猪圈,教村民集中分户养猪,教种植水稻……”已驻村5年的扶贫工作组长罗志华亲眼见证了曼班三队的巨变。
如今,曼班三队的粮食亩产从几年前的一百多公斤提高到了七百多公斤,不少村民家养了鸡,种起了茶树。2019年,曼班三队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026元。2020年初,云南省正式宣告拉祜族等9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
新闻推荐
- 习近平回信勉励全国特岗教师代表2025-09-10
- 国务院批复同意新建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5-09-10
- 国防部:决不允许日本军国主义卷土重来2025-09-10
- 国台办:希望广大台湾同胞同我们一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和外来干涉,共襄祖国统一的千秋伟业,共创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2025-09-10
- 再添4处!我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已达42项2025-09-10
- 2025年服贸会今天开幕!这些新变化一起了解一下202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