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美展“上新”,难得聚齐中国四大木板年画精品
编辑: 张旭 | 时间: 2020-04-10 16:06:56 | 来源: 文汇报 |
春光明媚,总计80余幅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四川绵竹、上海小校场年画精品难得聚首,亮相于苏州美术馆揭幕的“文心印记—中国木版年画特展”。
年画寓意着吉祥,眼下,伴随众志成城的抗疫和长三角一体化的主旋律,这个展览不仅带来鲜亮、浓厚的文化色彩,也带来对于疫散花开的美好祈愿。
年画最早是以门神形式出现,汉代文献中已有门神画的记载。中国年画都与驱凶辟邪、祈福迎祥的主题密切相关,为百姓喜爱的事物或神话、历史故事、戏文、新闻。中国传统年画的产地也很多,由冯骥才牵头编纂的《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二十二卷,将产地分为大小两种,产地之大小,不仅根据历史规模和影响力,还要看现有的活态遗存状况。
参加此次展览的年画总共来自五个产地。人们通常将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四川绵竹、山东杨家埠年画并称为“中国四大木版年画”。而苏州桃花坞与上海小校场年画则是一脉相传、此起彼伏的关系。虽然这些年画的产地不同,但都是中华民间艺术瑰宝,各有千秋。
《姑苏阊门图》 题词:宝绘轩主人 清雍正十二年(1734) 墨版套色敷彩 苏州美术馆藏
年画中的“婉约派”,要数桃花坞年画,无论题材上还是风格,都偏重于清新雅致。
明清时期,苏州富甲天下,文风昌盛,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审美趣味统统反映在了当地的桃花坞年画中:不是文人的“大雅”,也不是市井的“大俗”,而是“雅俗共赏”,显现出市民意识与城市文化。题材上,偏重城市习俗风景,刻画热闹的贸易集市,穿插着人们的种种活动,像是一卷卷鲜活直观的历史画轴。艺术上,非常接近传统绘画,风格雅致,不少画面有诗句题咏,在早期画面的经营上甚至看得出宋代院体画、明代界画和文人画的痕迹。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常以紫红色为主调表现欢乐气氛,刻工、色彩和造型具有精细秀雅的江南民间艺术风格。
《清鉴秋冬美境》 制造:永和号 题词:墨浪子 清康熙 墨版套色敷彩 苏州美术馆藏
展览中,苏州桃花坞年画共展出50幅,其中40幅是清版年画,10幅是新年画。康乾盛世“姑苏版”是清代前期文化多元创新的一个缩影,此类作品有中西文化的碰撞,也有本土文化的滋养。
据悉,《姑苏阊门图》和《清鉴秋冬美境》两幅年画作品都是首次展出。前者是最典型的清康乾时期风景名胜类 “姑苏版”代表作,既代表“姑苏版”刻制技艺巅峰,也是研究清初苏州经济社会繁华的重要依据;后者为对屏中一幅,是典型的清康乾时期戏文故事类 “姑苏版”代表作,代表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艺术巅峰。
此外,相较于清版年画,新中国时期创作的新年画则融入了更多风景、水乡元素,此次展出的新年画多由桃花坞木刻年画社的艺术家们创作,描绘了苏州虎丘、盘门、石湖等水乡风光,更接近现代人的审美眼光。
《麒麟送子图》 清嘉庆 墨版套色敷彩 苏州美术馆藏
《琴棋书画之琴棋》 清嘉庆 墨版套色敷彩 苏州美术馆藏
天津杨柳青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被并称为“南桃北柳”,名扬天下。杨柳青年画也是第一种进入宫廷的年画。
《杨柳青镇志》载,明永乐年间(1403-1423)江南年画世家戴氏携画艺沿京杭大运河漕船北上,至杨柳青经营木刻年画。清代中期为全盛阶段,全镇及镇南三十六村“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最有名的年画作坊如“齐德隆”“戴廉增”“忠兴”等字号,在北京前门外等处开设分店。
杨柳青年画作品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细腻文雅,端庄大方,承继了宋、元绘画传统,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洋洋的独特风格。题材极广,包括风俗、历史故事、戏曲人物、娃娃、美人、花卉、山水及神码等,新中国诞生后又创作了大批脍炙人口的新年画。
十不闲 杨柳青年画 天津杨柳青年画社提供
《藕香榭吃螃蟹》 杨柳青年画 天津杨柳青年画社提供
《东吴招亲》 杨柳青年画 天津杨柳青年画社提供
桃红、佛青、猩红、草绿……绵竹年画无拘无束使用着尽可能艳丽的颜色,充满生机和活力。线条往往富于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变形、富于象征意味的造型,更是体现出巴蜀人民乐观向上、诙谐活泼的风尚。
“填水脚”是绵竹年画里最具特色的画法,指寥寥几笔大写意。每到岁末,艺匠们为作坊老板做完年终活计,利用收拾画案的残纸余色,急忙绘制几对门神,赶往夜市出售赚点外快。如此“填水脚”不受约束,凭真功夫一气呵成,反而成就珍品。
《舞狮》 李悦 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博物馆提供
《金玉满堂》 贾君 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博物馆提供
山东潍坊杨家埠一带,年画的风格与当地人多以耕种为业的生活习性无不关联。当地年画中显著的题材便是耕织,画风则是粗犷朴实,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形成与文人画风格迥异的艺术形式和特色,颇能代表北方农民豪爽粗犷的性格。
杨家埠年画通常线条简练流畅,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构图饱满,造型夸张,且多以象征、寓意、谐音等手法来表达画艺。
现在的杨家埠是个特色产业村,誉为“世界风筝之都”。它有全国最大的风筝厂,同时还有传统年画作坊百余家,风筝作坊七十余家。
《镇宅神虎》 杨家埠年画 万盛店 清版 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
《大过新年》 杨家埠年画 清版 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
《绣花女》 杨家埠年画 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
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东征攻陷苏州前后,桃花坞年画业主和艺人为避战乱,纷纷迁沪,落户上海城隍庙西小校场。“飞云阁”“吴文艺斋”“沈文雅”“赵一大”“筠香斋”等最负盛名。由此,上海小校场年画异军突起。上海是中国近代崛起的大都市,年画不甘寂寞,由盛而衰达半个世纪之多,后来被西洋石印技法传入和月份牌年画取而代之。
小较场年画领域出现的较有影响力的画家包括:《点石斋画报》主绘吴友如,苏州人,以绘制世俗生活、新闻时事而著称;上海宝山人钱慧安,晚年曾应天津杨柳青之邀绘制年画,作品有浓厚的文人情趣;吴友如的同门师弟周慕桥,署名“古吴梦蕉”,既绘小校场,又绘桃花坞,许多作品流传至今。
《上海胜景洋场跑马图》 陈同盛刻印 民国 小校场年画 苏州美术馆藏
《冠带流传》 古吴梦蕉 民国 小校场年画 苏州美术馆藏
《新刻苏州虎丘山景致灯船图》 上洋文仪斋 民国 小校场年画 苏州美术馆藏
作者:秘色瓷
新闻推荐
- “手拉手”!中国链博会打造世界“共赢链”2024-11-29
- 澳门故宫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启用2024-11-29
- 12月1日起赴港澳旅游“一签多行”“一周一行”陆续实施2024-11-29
- 这场跨越海峡的“青春之约”成为两岸交流的靓丽风景2024-11-29
- 泉州走进台湾 泉州特色文创在台北大稻埕展出备受欢迎2024-11-29
- 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厦门海沧区举办海印放火狮民俗文化节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