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下“不反对交流”假面 民进党当局收窄两岸政策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9-05-13 11:55:20 | 来源: 中新社 |
台湾行政机构“民政部”近期发布的一段短片引起讨论,片中警告全台村里长——赴大陆交流时若签署协议、将“给你一张50万(新台币)的罚款(单)”。
再次执政未满3年,民进党当局阻遏两岸往来的举措越发不加掩饰。
同样是该部门,今年3月才对两位在大陆厦门海沧区担任社区主任助理的台湾人士开出新台币10万元的罚单;并警告称,正调查其他个案,担任同样工作的台湾人士应主动离任。
让民进党当局大动干戈的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在大陆属于基层自治组织。目前已有60多名台湾青年与厦门当地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担任服务市民、村民的社区主任助理工作。接到处罚通知的当事人之一、海沧未来海岸社区主任助理符坤龙表示,将通过行政诉讼维护权益,这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了“西进大陆”发展的台湾青年。
民进党2016年重新执政以来一直声称不反对两岸民间交流,如今不惜拉下脸、威吓直接服务基层的村里长与苦寻职业出路的青年群体,所为何来?
留心台海情势的观察家多已注意到,民进党内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初选胶着,“持续升高两岸对抗”俨然成为角逐者召唤支持者的“救心丹”;为在初选中胜出,不惜对两岸事务撂狠话;至于政局稳定、经贸维系、民众福祉,已无暇顾及。
只是,初选过关的民进党籍候选人仍需面对全体台湾民众,台海紧张、经济停滞、低薪过劳,未见得符合各方期待。去年底“九合一”选举,台湾蓝绿政党县市执政版图一夕翻转、昭示民心向背,一度震撼民进党上下,但外界没看到多少实质检讨、调整。相反,给两岸往来设定门槛的新闻频频出现,民进党当局如以制造两岸紧张来强化敌对情绪、巩固基本盘,无疑是火中取栗。
况且,近来多项民意调查都显示,民众并不支持民进党走这条窄路。例如,立场倾绿的《美丽岛电子报》,今年4月公布一项专门面向网民的两岸关系民调已有出乎预料的发现——相较于不使用社群媒体的民众,台湾网民在两岸交流中更偏重于维持两岸经贸发展。
这项调查发现,相较于不使用社交媒体的民众,轻度、中度及重度使用者均认为维持两岸经贸发展重于所谓“维护主权”,社交媒体使用程度和支持两岸经贸发展有明显正相关。相关结论颠覆了长时间以来“民进党和时代力量善于经营新媒体,台湾网民一般来说两岸倾向偏绿”的假设。
台湾多位专家结合这项调查,探讨了“理性经济选民”的崛起,并认为当前以青壮年为主的社会群体更倾向于“以利害计算评量两岸政策选项”,不想自外于中国大陆的市场和机会。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巫永平4月发表专文《从非理性到理性:台湾选民的世代变化及其政治后果》,讨论了相近的议题。以决定政治态度和投票行为的因素差异来界定理性和非理性,他认为,台湾选民的理性和非理性是由其所生活的时代所塑造,大体而言,60岁以上多为非理性选民,30岁以下多为理性选民;随着时间推移,理性选民占台湾总人口的比例会越来越高,当前已进入从非理性选民到理性选民的交替、逐渐转换的过程。
民进党当局不会看不到这样的民意变动,但选举近在眼前,台湾民间希望其尽快改弦易辙的呼吁只是再度陷于“狗吠火车”的徒劳。
在厦门担任社区主任助理的青年中,不止一位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民进党是在逼青年出走。他们“西进”,不只是找一条出路,更在为社区治理和文化保护尽力的过程中找到荣耀,“不然我们未来干脆就扎根大陆”。
两岸恢复交流往来40年,其中积累的不只是有两岸一家的认同,更增加理性的生涯选择。民进党需慎对这一趋势,否则,持续地伤害民众福祉,势必再次遭遇民意的教训。(中新社北京5月12日电 记者 刘舒凌)
相关新闻
- 2019-04-30民进党的“民主与进步”都是骗人的口号
- 2019-04-26民进党当局动辄喊“禁”和“罚”他们到底在害怕啥
- 2019-05-09碰到“自经区” 民进党又上演“逢中必反”闹剧
新闻推荐
- “手拉手”!中国链博会打造世界“共赢链”2024-11-29
- 澳门故宫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启用2024-11-29
- 12月1日起赴港澳旅游“一签多行”“一周一行”陆续实施2024-11-29
- 这场跨越海峡的“青春之约”成为两岸交流的靓丽风景2024-11-29
- 泉州走进台湾 泉州特色文创在台北大稻埕展出备受欢迎2024-11-29
- 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厦门海沧区举办海印放火狮民俗文化节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