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又给两岸往来使绊子 声称严审大陆人士访台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8-09-27 11:00:57 | 来源: 环球时报 |
台湾“内政部”公布最新修正的“大陆人民入台许可办法”,进一步限制大陆人赴台,曾任大陆公职者更可被直接拒绝入境。与此同时,岛内亲“独”势力也想方设法阻挠台湾人领取大陆居住证,已正式提案要求剥夺申领者的台籍身份和权利。《联合晚报》26日评论称,在大陆不断祭出惠台措施之际,台方却对两岸交流者严审、限缩,“一来一往间,高下不难评判”。
党军政人士或禁止入台
台湾“联合新闻网”26日报道称,发现台“内政部”本月(9月)6日公告的最新“大陆地区人民进入台湾地区许可办法”,对申请者资格进行严格限制。“办法”中提到,针对在台关系人,包括邀请单位、旅行业、代申请人等,只要曾经提供不实申请数据者,当局就有权直接拒绝核发许可,或撤销废止其已完成申请的许可证。“同行人员”一并严格管理,只要过去曾经未与申请入台者同进同出,或曾经比申请入台者先行入台,就可拒绝再发入台许可。
更为引人关注的是,“办法”写道,凡身份、来台行程、邀请单位“涉及敏感”,就要送“联审会”另外审查,只要“曾任”大陆地区党务、军事等政治工作者,便可拒发许可,或直接撤销废止已完成申请的许可证。此外,最新办法一并加重在台保证人的保证责任,即不只确保参访者依限离境,且在台代申请者若身份为友人,未来一年只能代申请5次,一改过去无次数限制的规定。
“人道关怀”只是幌子
对于格外严格的审查限制,台“内政部移民署”却声称,这是由于大陆地区民众申请来台停留法规分散,这次修正是为兼顾大陆人来台交流常态化及人流安全管理政策,并针对“人道关怀”的情况给予明确律定,以符合实务需求。“联合新闻网”称,最新修正办法唯一松绑的条款即“人道关怀”内容,包括开放来台探亲者的配偶同行、未成年子女可赴台长期探亲等。
然而有学者直言,民进党此举是以安全之名,增加大陆人来台难度。台大政治系教授张亚中称,民进党希望大陆跟台湾距离越远越好,塑造大陆对台湾不管在军事还是“外交”上的敌意,削弱大陆人来台湾进行活动的动机,让两岸交往变得非常不方便,让大陆人“最好不要来”。针对此次修法有针对陆配的“人道关怀条款”,张亚中认为,民进党是企图塑造好形象,避免被攻击,但“民进党要搞人道,又在来台行政程序上不断刁难,人道修法不过是包装”。
民进党在进一步限缩大陆人赴台的同时,也在加紧研拟对申领大陆居住证的台湾民众处罚办法。据“中央社”报道,亲“独”的“时代力量”25日甚至提出修法,要求台湾人不得领用台湾居民居住证,否则将丧失台湾地区人民身份,及其在台湾地区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担任军职、公职和其他以在台湾地区设有户籍所衍生的相关权利。
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26日上午在例行记者会上重申,居住证是一项便利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工作、生活的措施,不涉及台湾居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调整,但民进党当局无视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不断进行阻挠和恐吓。“民进党当局出于一党之私和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不断坏台湾同胞的好事,暴露其本性,只能进一步丧失人心。”
造成两岸“火车对撞”
令人诧异的是,“大陆地区人民来台修正许可办法”是台“内政部”在本月初就进行公告的,但经过询问,岛内朝野党团多数不知道此事。国民党党团书记长曾铭宗称,“移民署”没有报告过,不排除要求“内政部”进行修正报告。“立委”李彦秀说,在两岸关系已经僵化紧张的情况下,这样的办法恐怕会引发不必要的联想,而且将管制范围扩大到曾任官职的人员,恐怕是过度紧张,也没有必要限制。民进党党团干事长李俊俋则称,修法与用更严格标准看待大陆人无关,只是将法令做得更详尽规范。
“联合新闻网”26日评论称,面对大陆“硬”的一手,台当局将脑筋动到严审大陆人士来台上。陆方来台交流的学者、民间人士,过去可能都有党政军相关背景,但若因此便先戴着“有色眼镜”强行防堵,将持续造成两岸火车对撞。“持续反制对我也未必有利。与其硬碰硬,执政当局更应思考,如何让两岸恢复善意及有意义的对话”。(环球时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崔明轩)
相关新闻
- 2018-08-282018宜宾李庄文化和哪吒民俗文化赴台交流活动在台北启动
- 2018-08-20阳光海峡——两岸快乐小天使赴台交流
- 2018-07-31大陆代表团赴台参加APEC活动受阻 外交部:望中国台北方面认真反思
- 2018-07-19陆客赴台游何时重回巅峰 台资深媒体人说只有一种办法
新闻推荐
- “手拉手”!中国链博会打造世界“共赢链”2024-11-29
- 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厦门海沧区举办海印放火狮民俗文化节2024-11-29
- 澳门故宫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启用2024-11-29
- 这场跨越海峡的“青春之约”成为两岸交流的靓丽风景2024-11-29
- 泉州走进台湾 泉州特色文创在台北大稻埕展出备受欢迎2024-11-29
- 打通供应链 打造“共赢链”——中国汽车产业“链”起全球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