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何曾是两乡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537728658017_1

 

图为台湾小朋友头戴柚子皮的场景。

 

又是一年八月半,一轮圆月寄托着中华儿女最朴素又最真挚的情感。即便分居在海峡两岸,面对共同的皓月,台湾同胞也会怦然心动,这一轮圆月下浓浓的情思、团圆的期待,都是“千里共婵娟”的心理共鸣。

 

返乡·团圆

 

在古诗词的画面中,中秋节是恬静清雅的,抒情的。在24岁的台湾女孩罗湘蓉眼中,中秋节则是温馨的,有趣的。“八月十五吃月饼,你来切我来请,月娘圆圆光闪闪,亲像天上一面镜。”这首从小唱到大的歌谣,保有着她对中秋节的最珍贵的回忆:“对我来说,中秋节就是要团聚,无论是跟朋友还是家人,大家就是要聚在一起,团圆的感觉很温暖。”

 

中秋节是台湾人心中仅次于春节的最重要传统节日。当年,先人背井离乡,跨越“黑水沟”,落脚台湾,垦殖开荒,中秋之际自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因此,台湾民众特别重视中秋节,许多习俗代代相传。闽南话中,月亮被称为“月娘”或“月娘妈”。每逢中秋,台湾民众大多要“拜月娘”,在香案上摆上月饼、柚子、柿子,祈求阖家平安。

 

毫无疑问,返乡团聚是两岸同胞共同的中秋期盼。今年中秋节刚好是周一,连续3天假期,大批预计返乡团圆的台湾民众早早就开始抢票。两周前的9月7日,台湾铁路部门刚放开中秋节假期的车票预订,短短3小时,就售出30多万张票。高铁和飞机也是一票难求。

 

老家在高雄的陈建诚幸运地抢到两张往返票,像往年一样与家人团聚。“中秋节期间正好是我阿公过生日,阿公有8个子女,不管多忙大家都会在中秋这一天回家,四代同堂,40多人,特别热闹。”

 

“台湾其实很小,从北到南最远也不过四五个小时的路程。只要没有特别情况,大多数人都会做好计划返乡。或者有退休的老人家,也会选择北上看孙子孙女。毕竟这样错峰,车票比较好买。”在台北打拼的女生黄滢洁今年同样选择了返乡团聚。

 

相比之下,老家在台北的小伙子叶子平就很幸运,不用长途奔波就能尽享团圆。“每年中秋回家,吃到妈妈准备的月饼我都蛮开心的,一年就吃这么一次,团团圆圆很应景。”这份月饼,吃的不仅是味道,更是亲情。这点也和大陆一模一样。或许,吃什么并不重要,而是那种流淌在彼此血液里的、对团圆的内在喜悦,才是我们期盼中秋的原因。

 

赏月·抒怀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欢聚赏月,自古以来是中华儿女关于中秋节集体记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两岸同胞赏月,心情多有相通。

 

黄滢洁小时候经常会听长辈讲起“嫦娥奔月”的故事,如今,当年的小孩已经长大,轮到她把这些故事讲给下一辈的孩子们听。有时候她们一家也会玩起“行月令”,接龙背诵跟月亮有关的古诗词或流行歌曲,“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亮代表我的心》《但愿人长久》《城里的月光》,越往后越有趣。

 

叶子平也记得小时候,全家人坐在顶楼赏月吃月饼,听大人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李白的《将进酒》《把酒问月》,他不时跟着附和。“小时候很爱读这些,字句美到几乎能看得见画面。现在长大了,大家都忙,比较少能有这样的闲情逸致了。”

 

虽说现在节奏快,但还是有不少人为睹月色美景,特意驱车赴赏。台湾有几处赏月之地视野开阔,很受欢迎。

 

鼻头角和西子湾分别是北台湾和南台湾临海赏月的首选。当月上中天时,海风徐徐吹来,银色的月光洒满海面,远方是渔火点点,俯仰之间皆是美景。

 

为大陆游客所熟知的日月潭也是一处有名的赏月胜地。秋季晚间气温下降,湖面时常会有水汽凝结,双潭映月,如烟如云,更为月色增添几分朦胧。

 

在台北闹市,大家可登上101大楼89层的观景台,脚下是都市霓虹和车灯之海,仰望就是仿佛触手可及的月亮,有一种置身天空的奇妙感觉。

 

不过,对罗湘蓉来说,最美的风景还是和爸爸妈妈和姐姐一起买很多肉、菜还有棉花糖、饮料,全家一起看中秋联欢晚会上艺人的表演,或是有趣的电视剧,边看边烤,那是她最开心的时刻。

 

皎洁月光下,赏月、烤肉、吃月饼,加上家人温情的陪伴与欢笑声……也难怪,两岸的同胞都觉得,每年中秋月色最美。

 

走笔至此,恰值夜深,记者仰头望向窗外,海峡这边的夜空,风清星朗,温情悠远。美丽的月辉如泻,即将盈盈圆满,她不分天涯海角,抚慰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田。

 

吃柚·祝福

 

罗湘蓉的爷爷早年跟随国民党,从湖南一路撤离,跨越台湾海峡,终究再没能回到故乡。为了让孙女记住故土,便在她的名字中加了这个“湘”字。从她对辣较高的接受度,你就能在她身上看到一丝湘妹子的血统。不过,生于斯长于斯,台湾已是她生命之中磨灭不去的一部分。即便是去北京交换求学时,她听同学们讲过大陆有些地方会亲手做月饼,觉得很厉害,但最让她念念不忘的,还是中秋节的烤肉和吃柚活动。

 

说到吃柚子,这是闽台地区的中秋特色习俗。中秋恰逢柚子产季,而柚子又有“佑子”的谐音,蕴意吉祥,欢庆佳节之余,也讨了个“彩头”。

 

在台湾,中秋节吃柚子可不能简单地一剖两半了事。柚子皮要剥成花瓣一样的形状,好给小朋友做帽子,因为要“佑子”嘛。有的手工达人会在柚子皮上作画,或是把柚子做成小动物的造型,好看又有趣。中秋之夜,顶着柚子帽的小朋友与家中大人一起赏月,着实一幅温馨可爱的画面。

 

至于烤肉,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开始,烤肉成为台湾人团圆之夜必备的“应景节目”。几周之前,记者打开电视,“一家烤肉万家香”的烤肉酱广告就突然密集起来。超市的肉柜前,只见人头攒动,水泄不通。商家把猪肉、牛肉用佐料事先拌好,顾客回家后只需要往烤肉炉上一烤就行,所以特别受欢迎。

 

其实,还没到中秋节正日子,夜里在台北闲逛,空气中已能闻到阵阵肉香。街边骑楼、森林公园、郊外溪边,不时能见到人们架起炉子,点起炭火,动手烤肉的身影。

 

在黄滢洁的印象中,中秋和烤肉是分不开的。她于一个传统大家庭中长大,每年中秋节都是家族几代人固定聚会的欢乐时光。“我们这一代人,已经从聚会当中的小孩,变成带着小孩去聚会。从傍晚准备晚餐到晚上边吃边烤边赏月,一家人一起热热闹闹,一直是我最美的回忆。”(记者  汪灵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