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非遗传承人:传承技艺更能增加收入
编辑: 白宇坤 | 时间: 2018-03-30 10:44:17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3月29日,青海省美术馆正在展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青海地区的丰硕成果,图为土族阿婆席金花正在绣着一朵太阳花。
马铭言摄
“我年轻时候,盘绣是姑娘出嫁的门面,现在盘绣成了增收的机会。”29日,在青海省美术馆展出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青海成果展上,土族盘绣传承人席金花一边正在绣着太阳花,一边告诉记者说,靠着盘秀的手艺,她的生活已是大有改善。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教育部等部门于2015年底在全国启动的重大培训项目,旨在建立科学有效的非遗传承机制,提高非遗传承人群的传承能力和传承水平。2016年青海省选定唐卡、盘绣、河湟刺绣、银铜器、石刻等传统工艺类项目分别在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工艺美术学院、广州大学等高校开设培训班,全年共培训12期720人。每年举办6至8期培训班,计划培训近2000人次。
3月29日,青海省美术馆正在展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青海地区的丰硕成果,图为多杰加正在给参观的人群讲解唐卡绘制。
马铭言 摄
“以前只是农闲时候靠盘秀打发时间,手艺不比现在,现在我靠着手艺给家里添置了不少东西。”席金花告诉记者,自己原本只是绣些小物件赠给亲戚朋友,却没想到自己绣的鞋垫竟然卖出一双100元的高价。“他们(买家)说,我的盘绣很精致,可以按照工艺品来卖。”
“以前泥塑佛像只供给寺院,现在也有人来买小型的佛像,一个小型的佛像最低价格不少于5000元。”来自青海省黄南州尖扎县的华旦嘉措表示自己也是这次培训计划的学员,他一边调整手中的泥塑,一边说:“我现在生活水平改善了不说,精神上也有了期待。在这学完回去就教给我的小徒弟们,他们虽然只有8、9岁。不过动手能力很强,说不定以后我的徒弟里也能出个‘大家’。”
3月29日,青海省美术馆正在展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青海地区的丰硕成果,图为参观者给展出的堆绣成果拍照。
马铭言 摄
“我大学毕业后干过很多工作,但绕来绕去还是觉得画唐卡才是我追求。”今年已经34的多杰加是青海民族大学唐卡培训班的藏汉翻译员,他表示由于自己对唐卡以及藏文化的熟悉使他能准确把北京来的指导老师的讲解用“藏式”思维翻译给学员听。“这几年,我也学到了不少新思想,包括应该如何推广唐卡艺术。”多杰加边说边把自己的名片递给记者,“我现在正在创业阶段,我相信有一天我的唐卡画廊会开在北京甚至更远的地方。”
相关新闻
- 2018-03-30美英澳三国十一所大学携手福建高校合作办学
- 2015-02-02郑愁予:金门可以打造成为“大学岛”
- 2014-12-24香港中文大学引入“胃起搏器”为亚洲首例
- 2014-12-10香港科技大学全球大学就业能力排名升至第16名
新闻推荐
- 两岸产业交流对接系列活动在江苏举办2024-11-22
- 事关中国和东盟 这个论坛首次“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2024-11-22
- 中国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2024-11-22
- 【图解】从多个“首次”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在苏州举办台商座谈会2024-11-21
- 台北多辆公交车登出大幅广告 要求废除2019版课纲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