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记录“毁灭” 我描摹“重生” ——南京大屠杀影像记录者之孙重拍“祖父路”
编辑: 白宇坤 | 时间: 2017-12-13 09:41:44 |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
图为克里斯·马吉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的曾外孙友好互动。
图片来源:新华网
南京大屠杀期间,美国传教士约翰·马吉秘密拍下的105分钟画面,是那场浩劫中唯一留存至今的动态影像。这一铁证将侵华日军的暴行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图为约翰·马吉当年拍摄的南京视频影像截图。
图片来源:中国江苏网
祖父记录日军暴行
80年后,他的孙子克里斯·马吉重走“祖父路”,用镜头记录今日的南京。祖孙二人,在这座城市展开了一场穿越80年的“时空对话”。
约翰·马吉1884年10月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1912年来到中国传教。
1937年,战争阴云笼罩南京城,人们纷纷逃离。12月3日,美国大使馆发布最后一次撤离警告,要求美国侨民离开。但约翰·马吉选择留下,与约翰·拉贝、明妮·魏特琳等国际友人组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和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分会,并担任南京分会主席。
南京大屠杀期间,这批国际友人无私援助了20多万中国平民。约翰·马吉还在1937年12月到1938年2月间给妻子写了很多信,这些信件按时间顺序,记录了他每天目睹的日军暴行。他更不顾个人安危,用16毫米胶片摄影机秘密将日军暴行拍摄下来。
“他很早就开始拍摄南京。他的摄影机首先记录了在南京的美好生活:新生儿的降临、庆祝活动、生日宴会等。但是后来日本人入侵了,记录的内容从全世界最快乐的事情变成了最可怕的。”克里斯·马吉如今回忆起那些黑白的历史影像,仍然心有余悸。
2015年10月9日,《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约翰·马吉使用的摄影机和电影胶片拷贝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祖父留下的影像、祖母留下的信札、父亲的讲述……所有这些令克里斯·马吉对那段历史感同身受。
接过祖父的“镜头”
作为一名职业摄影师,克里斯·马吉此前一直从事商业电影、广告等拍摄。今年8月14日,他从中共南京市委副书记龙翔手中接过紫金草国际和平纪念章,感受到中国人对祖父的感恩和敬意竟然延续了这么久。
“我想拍摄南京,想到祖父当年去过的那些地方看看,或许我就能更了解祖父了。”克里斯·马吉在接受纪念章时说。
带着这样的想法,克里斯·马吉按照祖父当年的路线重拍南京。他的拍摄题材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从1937年祖父拍摄的南京大屠杀电影胶片中选取建筑、街道等,拍摄80年后相同地点的影像;二是选取南京民国时代老照片里具有代表性的画面,在相同地点拍摄;三是拍摄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新南京,反映南京的变化发展。拍摄分为3个阶段,今年10月和11月,他已先后完成第一、第二阶段的拍摄。
连日来,沿着祖父当年拍摄南京的轨迹一路寻访,克里斯·马吉的内心五味杂陈,有惊讶、有感伤、有高兴。
“我在拍摄中使用高科技的360度全景相机,更加全面地呈现画面,同时融入人物采访。”克里斯·马吉说,“我专门采访了幸存者夏淑琴。南京沦陷前,祖父和父亲在中山陵前合影。今年10月,在中山陵的同一地点,我为夏淑琴的外孙女夏媛及其儿子拍照。”
跨越80年的“重逢”
重拍“祖父路”就像一次生命的轮回。80年前的南京大屠杀是一场沉重的悲剧,使几十万人遭受灾难。经过多年发展,今天的南京已经从伤痛中恢复过来,重新变得繁华又充满欢乐。
“这里适合旅游,也适合居住。我想让世界看到今日南京的美好,有实力雄厚的医院,有四通八达的高铁,有书声琅琅的校园……希望能通过马吉家族的照片连接过去与现实、中国与西方,让更多人了解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也看到人们如何在战争中幸存,又如何重生,创造出一个美丽新世界。”克里斯·马吉说。
“跨越80年的时空,这是南京今昔对比的最好历史资料,更是爱的延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表示,待克里斯·马吉拍摄完成后,纪念馆计划于明年在国内外出版他的摄影集,并在馆内举办摄影作品展,通过其视角,让更多人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了解南京这座城市。(据新华社南京12月12日电 记者蒋芳 邱冰清)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打通供应链 打造“共赢链”——中国汽车产业“链”起全球2024-11-28
- 东航第9架C919入列 国产大飞机首度实现客舱局域网服务2024-11-28
- 一场两岸青年的“双向奔赴”却让民进党当局风声鹤唳,他们究竟在怕什么?2024-11-28
- 2024年“迁台记忆”台胞祖地行活动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启动2024-11-28
- 第八届台湾创艺生活节在深圳成功举办2024-11-28
- “最炫民族风”两岸交流活动开启清台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