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 台湾却在“去中国化”

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 台湾却在“去中国化”

 

资料图:岛内反对“去中国化”

 

“牧笛横吹,黄酒小菜又几碟;夕阳余晖,如你的羞怯似醉……”这首周杰伦演唱、方文山作词的《兰亭序》颇具“中国风”,深受众多歌迷的喜爱。不过,这喜爱归喜爱,这歌词将来年轻人能不能看得懂,已经成为台湾国学专家、中文系教授与高中语文老师的一种忧虑了。在笔者看来,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在台湾最近的课程改革中,有人提议要大幅降低文言文在语文课本中的比重,理由竟是“被古文消磨意志”。

 

文言文惹谁了

 

也许是因为争议太大,台“教育部”原本定于8月27日对高中语文课纲的审议延至9月10日。这其中最受关注的正是文言文在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比重。

 

那么,这一争议因何而起?

 

原来,早在2年多以前,台湾“国家教研院”就委托60多位中文教授和语文老师拟定教案,“国文”学科中心还向500多名高中“国文”教师发问卷,最终选择了20篇经典古文篇目拟进入高中语文新课纲。

 

可是,就在此时,台“教育部”课审会的高中分组却提出了让人大跌眼镜的意见:一方面,他们将每学期文言文学习的比重从45%到55%下降为30%,篇目也由20篇降为10篇或15篇,其中像诸葛亮的《出师表》、屈原的《渔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韩愈的《师说》等流传千年的名篇都不再入选。

 

内容本身让人摇头,程序上也充满瑕疵。与“国家研究院”委请专业人士不同,课审会小组所找的6位委员都不是中文专业,同时一周内用一份连媒体也不知的问卷,由500网民决定新选文名单,且投票者中“国文”老师仅占五分之一,被外界质疑为“黑箱作业”。

 

针对课审会小组的建议,中文教授和专家们再也坐不住了。前不久,包括“中央研究院”7位“院士”和研究员、13位大学教授以《国语文是我们的屋宇:呼吁谨慎审议课纲》为题,在脸谱上联合发表声明;白先勇、余光中等也先后发声,表达语文课纲审议要尊重专业,不能沦为实现台当局“去中国化”的工具,政治不应当介入语文教育。截止目前,已有万余人参与联署,抗议新课纲。

 

戕害下一代

 

“学古文很无聊,要背拗口的原文和各种生僻的注解”“唐宋八大家不过是‘造神’造出来的”……这些听起来有些荒唐的理由都出自参与课审会的学生代表之口。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正是此前“反课纲”运动的核心成员。

 

古文拗口难学恐怕只是降低课本中文言文比重的借口,实质上是一种推行“文化台独”的手段。这一点从“网络投票”入选的文章中就可见端倪:比如这其中许多都是迎合“台湾主体意识”的作品,也有日本人中村樱溪之作的《七星墩山蹈雪记》,甚至有一篇台湾本土创作的文言文包含歧视当地少数民族的话语。可以说,为了实现意识形态上的“去中国化”,民进党当局不惜自毁下一代的语言根本,这已经到了荒腔走板的地步。

 

事实上,自民进党上台以来,虽然表面上虚与委蛇地说着“维持两岸现状”,但事实上又搞出很多“去中国化”、伤害两岸同胞感情的小动作。取消遥祭黄帝陵、“去孔”、“去孙”、废除“课纲微调”、不再在高中单独教授中国史、推行国语多元化,如今则向课本中的文言文开刀,可见民进党开足了马力,要把中华文化的根在台湾彻底斩断,让台湾的下一代不再记得自己是炎黄子孙,只晓得“古今台外”。

 

台湾将受伤害

 

从情感上来说,大砍文言文、搞“文化台独”的举措会扩大两岸同胞之间的情感裂痕,减少台湾青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而从理性功利的角度来说,这些做法也会伤及台湾在国际上的“软实力”,影响台湾青年的竞争力。

 

随着中国大陆在全球影响力的日渐增强,世界各地对中华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多。“汉学”“中国学”在许多西方国家都成为“显学”,学习汉语的人更是不计其数。有时候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都会说:“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而作为东亚文化圈内的日本、韩国,学习、运用古汉语的比例更高,不论是演讲还是报道都会时常引用“四书五经”的内容。

 

而台湾地区在过去几十年来保留、传承中华文化方面都做出了很大贡献,不论是德高望重的文化大家,还是普通人背诵引用经典古语的能力,或是以“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命名的道路,都曾让中国大陆的同胞及海外华侨华人感叹,台湾是有着浓郁中国味的地方。

 

而这种浓郁的中华文化氛围其实就是台湾软实力的体现,是台湾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优势。但是,如今民进党当局却要“自毁长城”,淡化中华文化在台湾的氛围,削弱台湾年轻人掌握传统语言文化的能力,这种做法无异于“文化自杀”。

 

中华文化这笔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台湾要是丢掉了,只会后悔莫及。(文/桃花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