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土文物看海昏侯刘贺:一个大写加粗的城会玩
编辑: 关春英 | 时间: 2016-03-22 17:07:37 | 来源: 北京青年报 |
从2015年底到2016年初,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国的发掘一直是媒体报道的热点,“刘贺”“海昏侯”“海昏侯国”等字眼反复被提及。终于,经过科学发掘和修复的441组海昏侯国出土文物,横亘两千年,纵横数千里,裹挟着浓浓的汉代风尘,来到了首都博物馆参加特展。自开展以来,备受观众青睐。
本文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考古发烧友”,更曾亲临考古发掘现场。他为了一同观展的同事们,撰写了下面的“讲解提纲”,大受欢迎。让我们也跟着来一场“平面”观展,穿越时空,睹物思人,探访一个真实的刘贺和他的海昏侯国。
历史背景
刘贺活得很憋屈
是个典型的政治牺牲品
在历史记载中的刘贺,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爷爷是汉武帝刘彻,奶奶是“倾国倾城”的李夫人。李夫人生前很受汉武帝恩宠,死后陪葬在汉武帝刘彻墓旁,远比重臣卫青、霍去病的墓更靠近汉武帝,可见地位非同一般。汉武帝刘彻有6个皇子,刘贺的爸爸是李夫人亲生,叫刘髆;叔伯刘弗陵,是汉昭帝。刘贺的爸爸被封为“昌邑王”,具体在今天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
刘贺是个典型的人生失意者——在世30多年间曾经历王、皇、囚徒、侯几种身份的转变,而他去世时,年仅34岁。刘贺有4个姐姐,他5岁的时候,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接替故去的父亲,成为了第二代昌邑王。
在平稳地当了10多年的昌邑王后,他的命运突然出现了巨大变化。刘贺19岁时,汉昭帝刘弗陵驾崩,因膝下无子,只得从汉武帝的孙子们中间进行选拔,刘贺在大臣霍光的操纵下从昌邑王被“提拔”继承皇位,这是他的人生顶峰。27天后,由于政治权力的纠纷,刘贺的举动让霍光深感不安,他联合朝臣,宣布刘贺淫乐无道,干了1127件荒唐事,由此将刘贺废掉。史称“汉废帝”。
回到山东后,刘贺被软禁在山东昌邑,一呆就是10年。此时的昌邑国已被废除,被囚禁监管的刘贺混得一塌糊涂。当时的汉宣帝听闻监管的汇报,动了恻隐之心决定免除其一死,并“封故昌邑王刘贺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在南昌,刘贺当了一段时间的海昏侯后,又因被监管人员进了谗言,食邑大为减少。按照当时的政策,刘贺在海昏侯国只享受待遇,相应的行政权力归海昏县。且根据文献的记载,刘贺“不宜得奉宗庙朝聘之礼”,可怜到连祭祀自己祖先的资格都没有。
展览讲解
“海昏侯国” 细小之处见讲究
本次首都博物馆的特展由四部分组成——“惊现侯国”“王侯威仪”“墓主身份”“保护共享”。
“惊现侯国”部分,主要陈述的是整个海昏侯国遗址的考古学史——它是如何被发现与发掘的,展示了海昏侯国的遗址布局和海昏侯墓的发掘起因。“王侯威仪”部分,则尽显大汉皇室的宏伟,向观众呈现了汉代诸侯的吃喝、出行、娱乐、社会交往、生活潮流、礼仪文化各个方面,使参观者身处其境,耳濡目染,充分领略大汉王朝的荡荡雄风。“墓主身份”部分,通过文物、文献“二重证据法”,论证了墓主身份以及他那个时代的历史真相。“保护共享”则表现出整个发掘采用了全新的工作理念、先进的文物保护技术、可靠的支持保障,体现了保护工作的权威、科学、规范。
“五色炫曜”一词,恰如其分,却令人唏嘘
首都博物馆的展览名字《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颇具匠心,前四个字意味深长,而后面的长句,往往被人一带而过。“海昏侯国”,常常被观众省略为“海昏侯”。实际上,该展览是整个海昏侯国的考古成就展,而并不只局限于刘贺墓葬里出土的文物。早在2011年,海昏侯国考古发掘就已经开始。
司马相如在《长门赋》中曾娓娓动听地写道:“五色炫以相曜兮,烂耀耀而成光。致错石之瓴甓兮,象瑇瑁之文章。张罗绮之幔帷兮,垂楚组之连纲。”翻译成现代文字就是:“五光十色的色彩耀眼欲炫,灿烂地发出异光。宝石刻就的砖瓦,柔润的像玳瑁背上的纹章。床上的帷幔常打开,玉带始终钩向两旁。” 这段描写汉代建筑和器具精美的汉赋,彰显了汉代熠熠生辉的文明。 寥寥四字,颇具时代特点,而那些原本渲染衬托失宠皇后抑郁的美词,被引申到海昏侯国的展览,又不禁使人联想到当时备受恩宠的刘贺奶奶李夫人。流传至今的汉赋,朗朗动听;发掘出来的遗物,默默无语。两者的命运,曾经那样的截然不同,而在2000年后的今天,却进行了如此意味深长地对接,不能不叫人感叹命运如此捉弄人。
衡量文物价值,文字类文物带来的信息比金银更贵重
整个海昏侯国的考古发现成果是十分惊人的。仅海昏侯刘贺墓葬中就出土了2万多组文物。其中漆木器约3000余件,简牍、木牍万枚,金属文物包括金器约300件、青铜器和铁器等约3000余件,铜钱10余吨,玉器包括宝石、玛瑙、绿松石等约500件,陶瓷器包括漆皮陶等约500余件,以及纺织品等。这些物品从多角度展现了汉代高超的物质文化风貌,璀璨炫目。
珠光宝气的金器、玉器,往往引得人们啧啧称赞。其实,在考古学家的眼里,文物上的信息比金银更珍贵。海昏侯墓主身份的确定,靠的就是墓葬内出土的文字类遗物。“大刘记印”“海”“昌邑籍田” “刘贺” 等文字的陆续发现,使得人们对墓主身份的认识越来越清楚。简牍、木牍等带有文字性的文物一般都很难保存,它们或被偷盗破坏,或遭自然风化,存世的数量很少。在有明确墓主姓名的墓内——刘贺墓中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竹简等文字遗物,仅仅数量就已经令人震惊了,而经过红外照相处理,考古学家发现,这些文字的内容包括《论语》《易经》《礼记》、方术、与养生和房中术有关的医书、描写冢墓的赋等等,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的图书馆。它们能够带来一手的、直接的历史信息,是澄清海昏侯刘贺相关历史谜团的重要证据。
专家看法
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给中国的学术界,尤其考古界和历史界带来了巨大的轰动,根据现有的资料,各路专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见解,其中两位青年专家的认识,值得一提。
西汉并不像文献记载的多金,刘贺墓只是个特例
在海昏侯国考古专家委员会成员中,40多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刘瑞可以说是比较年轻的一位。他在西北大学读完考古学和历史文献专业并获得本科、硕士学位后,2010年又获得复旦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的博士学位。刘瑞一直从事与汉代考古相关的研究工作,曾经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汉诸侯王陵墓制度研究”,还参与过未央宫出土骨签整理和中华书局《后汉书》新校的有关工作。2014年,刘瑞在西安北郊,发掘了汉长安城北侧渭河故道上的桥梁遗址,很为轰动。
对于海昏侯刘贺墓,刘瑞更多的是从历史文献的角度阐释此次考古学的发现。刘瑞说:“由于一直没有发现过麟趾金的实物,过去历史学界,对什么是麟趾金产生过争执,这次海昏侯刘贺墓中既有马蹄金也有麟趾金,一下子就解决了问题,终结了过去的争端。”
同时,他还对海昏侯刘贺墓葬中出土大量金器这一特例进行了阐述,刘瑞说:“可以看出,第一,虽汉墓中确实会埋藏黄金,但相对而言墓中埋藏黄金的数量其实非常有限。其次,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黄金数量,不仅远超等级比列侯低的其他墓葬,更远超等级比列侯还高的诸侯王墓。”在解释这一特例出现的原因的时候,刘瑞认为,这些黄金,是刘家两代昌邑王的储备,而海昏侯刘贺“不宜得奉宗庙朝聘之礼”,“这样也就必然意味着他从昌邑国带来的大量黄金没有了最主要的流向和出口。” 在刘贺去世且无人继承其侯爵的情况下,原来海昏侯府库中贮藏的两代昌邑王的大量黄金,也就只好随刘贺而去埋藏于墓中,造成了刘贺墓中埋藏大量黄金的罕见情况。
刘贺也许是个会吃会玩、懂音乐、好古董、有文化的文雅之士
发掘领队杨军,是一位具有多年田野发掘经验的考古工作者。他198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考古系,从事田野考古发掘与研究20多年。2002年,他主持发掘的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获2002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和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三等奖。
杨军认为:真实的海昏侯刘贺,可能并不像史书里记载的那样猥琐,从陪葬的生前遗物推断,他的爱好较多,素质比较高,很可能是个文雅之士。
海昏侯刘贺墓葬中除了出土有大量的粮食以外,墓葬的整个东藏椁就是一个大厨房,全部的出土文物都与吃有关。在发现的厨具中,有一种小口的火锅,附属有小炭盘。另一种厨具“染炉”,其实就是铜耳杯下面有加热的火炉,作用是把酱料放到染炉上的杯子里温热。两相配合,火锅里煮好的肉放在染炉蘸酱再吃。海昏侯刘贺的用餐方式是分餐制,每人面前有个案几,各自坐在专用的席子上,席子四角还有精致的席镇,可以很惬意地享用可口的食物。
除了好吃,海昏侯刘贺还能喝到很好的蒸馏酒。墓葬中出土了一个圆形桶状青铜“蒸馏器”,里面还有类似芋头的残留物。在“蒸馏器”下面,是一个带三个环形耳的圆形釜,向上的特制接口,承接从上面流下来的白酒,在达到一定量后,可以从三个耳朵中穿绳子,把蒸馏好的白酒运走享用。
在吃喝的同时,海昏侯刘贺还喜欢享受美妙的音乐。他的墓葬里出土了编钟——其中钮钟14件,甬钟10件。整套钮钟共14枚,出土时排列顺序清晰,从大到小标有序号,音阶则由低转高。而10件甬钟,显然是在五音基础上,高音低音都有了延伸。还有一组铁制的空心编磬,有十多件,极为少见。另外,墓中还出土了琴、瑟(其中的一把大瑟长2.1米)、排箫等管弦乐器和吹奏乐器,更有伎乐木俑20多件。可以想象,当琴瑟管弦齐鸣,中间夹杂编钟、编磬等清脆有力的金属音时,是多么的美妙。此时的海昏侯刘贺,在尽享美食、美酒的同时,也许能有难得的笑容。
海昏侯刘贺喜爱古董。墓中出土有周代的青铜器,比如青铜提梁卣和青铜缶,这两件花纹繁缛的精美铜器,铸造工艺十分精美,非常有可能是皇室刘家的传世之宝。
海昏侯刘贺有文化,能读书,而且非常有可能写得一手好字。在海昏侯刘贺墓中的文书档案库中,还出土了两方砚台,经过化验,里面全是墨粒。可以肯定,这两方砚台是海昏侯生前使用过的。砚台保存完整,呈长方形,刻有桃花图案,制作精美。杨军认为“海昏侯生前受过良好教育,喜好舞文弄墨。” 墓中有“南海海昏侯臣贺昧死再拜皇帝陛下”字样的奏牍副本出土,更叫人遐想到海昏侯刘贺书法的精妙。汉代,儒家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海昏侯刘贺对他的山东老乡孔子十分崇拜,墓中出土有巨大的孔子像,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孔子像。孔夫子居中,旁边还有他的几个弟子颜回、子贡、子路等人,他将孔子画于屏风,念念在心并极力效仿。此外,在大量的简牍、木牍中,考古学家还发现了《论语》《诗经》《周易》等文献。
海昏侯刘贺的整个墓葬,功能分布清晰。在摆放时,根据各种器物的不同形状进行规划,充分利用空间,储存量大,又显得井井有条。从而使得整个墓葬规制,既不超出侯的标准,但又埋葬得富丽堂皇。在墓葬中还出土了大量用于收纳的漆器盒子和箱子,制作工艺十分精美。比如用来放置马蹄金和麟趾金的漆盒,四周整齐规制。在漆盒中间,麟趾金两个一组,斜角对称安放,四周则填满了马蹄金。我们可以大胆推测,海昏侯刘贺,生活一定极为讲究,喜爱干净整齐,具有一定的空间规划和收纳水准。
有人说过:“吾心归处是吾乡。”想必海昏侯刘贺也是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来南昌的。中国古代,称湖为“海”。在海昏侯刘贺的墓中,出土有一枚大印,上面只有一个大大的字样“海”,这似乎表明,海昏侯刘贺似乎很安心偏居在鄱阳湖一带。但是,从再也无法献出的酎金上的文字可以看出,海昏侯刘贺对于政治地位的恢复和自己的复出,一直存有余念,往昔的岁月被深深铭刻在其内心深处,受监控的残酷现实又必须接受。其内心的痛楚,一定难以释怀。传说,海昏侯刘贺,曾到鄱阳湖边,隔湖北望。隐隐思乡情,又有几人知,对于这个悲剧人物来说,故乡和过去的岁月也许只能萦绕在他的梦中,而“海”的那边,是他永远回不去的故乡。
(本版标题“城会玩”:网络用语,原为“你们城里人真会玩”,语带调侃)
郭鹏
新闻推荐
- 打通供应链 打造“共赢链”——中国汽车产业“链”起全球2024-11-28
- 东航第9架C919入列 国产大飞机首度实现客舱局域网服务2024-11-28
- 一场两岸青年的“双向奔赴”却让民进党当局风声鹤唳,他们究竟在怕什么?2024-11-28
- 2024年“迁台记忆”台胞祖地行活动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启动2024-11-28
- 第八届台湾创艺生活节在深圳成功举办2024-11-28
- “最炫民族风”两岸交流活动开启清台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