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门到厦门:艺术爱好者跨海观演渐成常态

七八十年前,划着木船来到厦门听南音曾是不少金门人闲时的消遣;而如今,乘坐客轮来厦门观看文艺演出正成为越来越多金门人的选择。

 

22日晚,来自金门的小学教师郑月霞和朋友们出现在厦门闽南大戏院的现场,由台湾果陀剧场带来的舞台剧《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当晚在厦门上演,吸引了不少观众跨海而来。

 

从金门到厦门:艺术爱好者跨海观演渐成常态

 

从金门到厦门:艺术爱好者跨海观演渐成常态

来源:网络图片

 

厦门金门“门对门”,得益于厦金一日生活圈的日趋完善,前来厦门观看演出成为不少金门艺术爱好者生活的一部分。

 

“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来了快10次了。”郑月霞说。

 

不过,回首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大多数金门民众想观看一场高水平的文艺演出近乎奢望。

 

上世纪40年代末,国民党军队退踞台澎金马,金门成为两岸隔海对峙的最前线。从1956年起,国民党当局在金门实行了长达36年的“战地政务”。

 

“‘战地政务’时期,金门实行宵禁,一到晚上,岛上连路灯也没有,家家户户待在家中,更不要说出门观看演出了。事实上,当时的金门根本也没有剧团。”郑月霞说。

 

对当时的金门人而言,文艺演出是只有台北这些大城市才有的,只有离开金门到台湾本岛求学或担任公职的人才有机会接触到。此外,当时的金门实行严格的出入境管制,普通人离开金门并不容易,台湾本岛人来到金门也需层层审批,文艺演出的交流少之又少。

 

随着两岸关系的缓和,金门在上世纪90年代终于告别“战地政务”并逐步解除出入境管制,金门和台湾本岛的互动得以增多。“这时候很多金门人才有机会接触到台北的演出。”郑月霞说。

 

不过,在她看来,到台北观看演出略显奢侈。“坐飞机去台北或者高雄这些城市要花费很多时间和金钱。前几年有一次特意到台北去看《歌剧魅影》,花费不少,一张门票要4800元新台币,往返飞机票也要3000元新台币。”郑月霞说。

 

较之到台北而言,从金门到厦门距离更近。在这种情况下,郑月霞和朋友们把目光投向了厦门。

 

“从金门到厦门,乘坐厦金航线的客轮半个小时就到了,厦门剧院的价格也比较亲民,两三百元人民币就可以买到不错的票,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得到很大节省。”郑月霞说。

 

去年7月,郑月霞第一次来到厦门,观看音乐剧《音乐之声》,她将自己观演的图片和感受发布在社交网络上,引得不少朋友“点赞”。一年后,她已成为穿梭于厦金海峡的常客,今年7月,她还被厦门闽南大戏院授予“艺享使者”的荣誉,成为十位“艺享使者”中唯一来自台澎金马地区的民众。

 

音乐剧《音乐之声》、音乐会《天空之城》、歌仔戏《猫神》、舞蹈《十面埋伏》……谈及一年多来在厦门观看的一场场演出,郑月霞记忆犹新。

 

令郑月霞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12月的一次演出,当时,台湾歌仔戏“无敌小生”孙翠凤带着经典作品《猫神》来到厦门。由于孙翠凤已很长时间没有去金门演出,郑月霞等十几位戏迷便渡海赶来厦门“追星”,其中还有不少年过花甲的阿嬷阿公。

 

演出结束后,厦门的工作人员特意安排包括郑月霞在内的金门戏迷和演员合影,让她们收获一份惊喜。“不少金门戏迷看了几十年孙翠凤的戏,却没想到还能在厦门看到她本人,我也是第一次见到她。”郑月霞说。

 

目前,厦门的不少剧院已与旅行社签订了金门地区的票务代理合作协议,一场从金门到厦门的“艺术之旅”只需花费600多元人民币,比起赴台湾本岛观演大大节省时间和金钱成本。此外,一些台湾本岛、澎湖和马祖地区的观众还以金门为中转站,经此来到厦门,走进剧院,感受两岸舞台艺术的魅力。

 

“这不仅能促进两地的交流,也能享受到艺术的美好。”郑月霞说。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金门人摇船到厦门听南音——对于郑月霞而言,老一辈人的讲述让她印象深刻。

 

“希望购票能够更加方便,也希望这里能够有更多好的演出。”郑月霞说。(尚昊 乔本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