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家畅谈南海问题:循序渐进的外交谈判不能以所谓仲裁结果为基础

海峡飞虹报道(特派新加坡记者孙牧宁、李晓萍):7月19日,参加南海问题与区域合作发展高端智库学术研讨会的中国专家举行媒体见面会,与中外记者畅谈对南海问题的看法。很多中国专家表示,双边谈判是解决目前南海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是这种谈判不能建立在所谓仲裁结果的基础上。

 

在媒体见面会上,中国专家向中外记者详细了介绍了中方在所谓仲裁案中的立场和对南海问题未来走势的看法。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副所长李国强认为,媒体要了解所谓仲裁案,首先要了解它的本质是什么。他说菲律宾提起的诉求涉及到了南海岛屿的主权归属和海域划界问题,而这两项根本不在仲裁庭管辖的范围之内。他说,“第一个要看到菲律宾仲裁案的本质是什么,是经过精心包装的超越法律的一个政治闹剧。第二个它是滥用国际司法恶意进行起诉,第三它要针对的是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管辖权,是涉及到岛屿主权和管辖权问题,而这个问题完全不在仲裁庭的司法管辖可受理范围之内,因此中国不予接受,也不参与此案,既然前提错了,那么结果也不会是正确的。”

 

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的赵启正表示,在此次研讨会上中外学者的对话中,虽然有不同见解,但是也有共识,外国专家理解了中国不参与不接受不执行态度的法律根据。赵启正说:“(与会外国专家)同时也理解了这个仲裁庭不是联合国的法院,甚至于位于海牙的常设仲裁庭也没有参与法律过程。”

 

李国强认为,目前的局面是菲律宾一意孤行造成的,但是中国却没有关闭用外交途径解决南海问题的大门,也只有双边谈判才能解决目前面临的系列问题。他说,“中国在解决南海问题上的外交大门始终是打开的,中国也始终欢迎和有关国家通过外交的渠道,以和平的方式通过对话、交流、协商来共同解决彼此间的分歧问题。同时我也认为,中菲如果能够重启有关南海问题的外交机制的话决不能以南海仲裁案的裁决结果作为商谈的基础。”

 

在谈到与东盟关系时,赵启正表示,尽管中国对菲律宾单方面提出的仲裁不满意,但是仍旧抱有可以争取友好未来的态度。而他更不愿看到因为与菲律宾之间的问题而影响与东盟之间的关系。他说,“这不仅是涉及到中国的利益,也涉及到东盟各国的利益,也就是说我们利益有共同性。所以今后,就要从我们都能接受的哪些利益出发,比如说加强我们的政治沟通,提高经济往来的高度,加强人文的交流。中国要尽可能提供公共产品为大家服务。”

 

尽管中国一直抱着求同存异的态度,但是在阿基诺政府提出仲裁案期间,菲律宾方面总是以海洋权益、渔民利益等等为由绑架国内舆论。在今天的媒体见面会上,有菲律宾媒体提问中方是否考虑到了菲律宾渔民的生计问题。赵启正回答说,渔民是最草根的阶层,捕鱼不仅辛苦也有风险,总体来说亚洲渔民设备差,挣钱不易。但是他强调说,“我们的渔民也有受到这样对待的情况,所以双方都要本着互相谦让和体谅渔民困难的仁慈之心,多多宽容一些。”

 

渔业矛盾只是中菲之间若干问题中的一个,但是如何才能根本地解决这样的问题,赵启正说,“双方的公众都希望中国菲律宾重启的会谈能取得一些成功。我想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易后难,先解决容易解决的比如说捕鱼的问题,渔民遇到风暴如何救护,如何建立一个红线处理紧急问题。然后慢慢地走向深度的问题。”

 

南海问题与区域合作发展高端智库学术研讨会以及媒体见面活动,于19日在新加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