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广州蒙难记

1922年6月16日凌晨3时,驻广州的陈炯明部队4000余人,在粤军总指挥叶举、粤军第二师师长洪兆麟的指挥下突然围攻广州中华民国总统府,并炮击孙中山在观音山的住所粤秀楼。

 

这一事件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六一六”兵变。这次兵变,是宋庆龄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后经历的最激烈的一次战火考验。这次惊心动魄的枪林弹雨的洗礼,一方面对她的身心造成了巨大伤害,另一方面使她的革命意志更加坚强,促使她对革命的认识更加深刻、思想的转变更加坚定,而共患难的经历也使她与孙中山的感情更加真挚、亲爱无间和牢不可摧。 

 

1930年6月16日,广州政府在被战火焚毁的粤秀楼原址建立纪念碑——“孙先生读书治事处”

1930年6月16日,广州政府在被战火焚毁的粤秀楼原址建立纪念碑——“孙先生读书治事处”。

 

1921年5月,中华民国政府在穗宣布成立,这已是孙中山第二次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此次他就任非常大总统,设总统府于督军署旧址,下榻于粤秀楼。为安全计,在总统府和粤秀楼之间,以木头建了一条俗称“天桥”的凌空栈道,把两者勾连起来。孙中山日常治事往来天桥,十分便利。

 

孙中山就职后,力主北伐统一中国,却遭到粤军总司令兼广东省长陈炯明的反对。陈主张联省自治,以南北和平的手段来谋求统一。相互政见不同,加上陈炯明的部下邓铿被刺案疑点重重,导致双方矛盾激化,两人最终决裂。为了把孙中山赶出广东,1922年6月13日,身在惠州的陈炯明秘密下达了围攻粤秀楼的命令。15日深夜,陈炯明手下的叶举部开始行动,于16日凌晨派兵围困总统府及占领观音山镇海楼,并向粤秀楼逼进。

 

孙中山得知叶举部即将来犯,他马上叫醒尚在睡梦之中的宋庆龄。卫士长马湘和黄惠龙催促孙中山和宋庆龄赶快逃出总统府。宋庆龄考虑到跟随同行会引人注意,反而会加大孙中山逃脱的难度。她恳求孙中山快点离开,斩钉截铁地说出了一句令后世极为动容的话:“中国可以没有我,而不可以没有你!” 

 

广州蒙难返回上海后,孙中山为宋庆龄题写了“精诚无间同忧乐,笃爱有缘共死生”的联句。

广州蒙难返回上海后,孙中山为宋庆龄题写了“精诚无间同忧乐,笃爱有缘共死生”的联句。

 

孙中山在众人的劝说下,终于答应撤离。孙中山命令50余名卫士全部留守粤秀楼,保护宋庆龄,自己化装成应邀出诊的医生,在秘书等3人陪护下,悄然下山。他间道而行,混过陈军哨兵盘问,后安全转移到珠江上的永丰舰(后改名中山舰)。而留守官邸的宋庆龄,注定要经受一场生死磨难。

 

孙中山离开后,宋庆龄命令卫队将楼内的电灯全部打开,造成孙中山仍在官邸的假象,以吸引陈军,掩护孙中山撤离。卫队在队长姚观顺指挥下,分别在四座炮楼、头门和粤秀楼四周布防,并派人把守天桥,准备迎敌。孙中山走后约半小时,陈军开始从越秀山山顶居高临下向粤秀楼射击,夹杂着“打死孙文!打死孙文!”的叫喊。激战至天明,陈军开始用野炮轰击。

 

姚观顺等为了宋庆龄能安全脱险,决定放弃粤秀楼,护卫她通过天桥向总统府撤退。陈军为防有人过桥,不时向这里射击,流弹好几次从宋庆龄的鬓边掠过。她利用天桥两侧夹板作掩护,手膝并用,匍匐前行。遇到夹板被击毁处,她就一鼓作气飞奔过去,紧跟着身后是一阵密集的枪声。

 

宋庆龄一行到达总统府后仅半小时,天桥的一段便被陈军焚毁。下午4时,总统府的大门被陈军打开了,乱兵涌入,乱抢一气。趁着混乱,宋庆龄头盖草帽,身披雨衣,夹杂在向外跑的人群中,逃出总统府。据她在《广州蒙难记》中所述:“前面两层铁大门打开。敌兵一轰进来,我们的兵士子弹已竭,只好将枪放下。我只见四围敌兵拿着手枪刺刀指向我们,把我们手里的一些包裹抢去,用刺刀刺开乱抢东西。我们乘这机会逃开……出大门后,又是一阵炮火,左边正来了一群乱兵,要去抢财政部及海关监督处。我再也走不动了,凭两位卫兵一人抓住一边肩膀扶着走……正走之时,忽有一队兵由小巷奔出,向我们射击。同行的人叫大家伏在地上装死,那些乱兵居然跑过去,到别处去抢掠了。我们爬起又跑……终于在舰上见到中山先生,真如死别重逢。”

 

宋庆龄在这件事中表现出的临难应变和大义凛然及几年来辅助孙中山南征北战的功绩,受到了革命党人及广大官兵的衷心爱戴,作为同志的何香凝,十分敬仰宋庆龄在这次事件中所表现的献身革命事业的坚强意志和卓越胆识,她追忆道:宋庆龄当时“处处为孙先生着想—也可以说是为中国革命的前途着想,临难应变,这么大义凛然,真令人感动!……自从这件事之后,我对于夫人就格外地尊敬爱护了。”国民党中一些原来对宋庆龄与孙中山结婚不满的党员,也开始对宋庆龄刮目相看。据宋庆龄研究专家盛永华所说,过去一些国民党元老错误地认为宋庆龄是“花瓶”,称她为“宋小姐”,此后由衷承认她是“孙夫人”。

 

1923年蒙难一周年纪念时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永丰舰上的留影

1923年蒙难一周年纪念时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永丰舰上的留影。

 

此次广州蒙难,宋庆龄因惊恐疲惫交迫而导致流产,以至于终生未能生育,这对于一个女性来说,不但在健康方面受到严重的损害,精神上所蒙受的创痛,尤为严重。但宋庆龄毕竟是一代伟人,她具有博大的胸怀和真诚的爱心。在以后的革命生涯中,宋庆龄数十年如一日的关心和提倡妇女解放、倡办妇幼儿童事业。她是全国妇女衷心爱戴的领袖,是中国少年儿童慈爱的老祖母。新中国妇女保健事业,少年儿童的福利与教育事业是同她的名字分不开的。

 

(作者:崔舒)

 

参考资料:

宋庆龄:《宋庆龄选集》,中华书局,1966年版。

廖仲恺、何香凝:《忆孙中山广州蒙难》,《双清文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58页。

尚明轩、唐宝林:《宋庆龄述论》,《近代史研究》,1989年06期。

余齐昭:《孙中山广州蒙难若干史实考》,《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2年05期。

 

栏目简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海峡飞虹中文网携手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特别策划推出《声音档案——中山先生的一天》,借2016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日子,我们梳理中山先生亲历的历史事件,为您讲述民国的史事与人物,缅怀中山先生的历史功勋。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