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播下的种子,或许会在未来悄悄发芽”——塞尔维亚小学中文体验课旁听记

海峡飞虹(记者 赵芃):2012年,中国与塞尔维亚签署了“塞尔维亚中小学开设汉语课试点”合作备忘录,汉语课逐渐走进该国各地的中小学课堂。普列舍伦实验小学也成为塞尔维亚较早引入中文兴趣班的小学之一。在学校汉语教学氛围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很多并没上过中文课的学生,在见到有中国客人前来拜访时,也会用中文兴高采烈地问上一声“你好”。

 

这样的结果自然也离不开汉语教师王仁勤的努力,她在这里已经任教近两年,而开办这堂体验课,最初也是源于她的想法。她希望用这种方式,吸引更多老师和学生,让他们直观地感受汉语的魅力。她的想法也得到了普列舍伦实验小学的大力支持,学校专门安排出支持多媒体教学的图书馆,校长和多位老师也来亲自助阵。

 

由于不少学生和老师都是第一次听中文课,为了让40分钟的课程更有吸引力,让没有任何中文基础的人们不至于知难而退,王仁勤在课程内容安排上进行了精心准备。从简单地问候语,到数字的中文念法,再到播放介绍中国城市发展和国宝大熊猫的视频片……她把平易近人的内容精炼在一起,用生动有趣的讲解呈现给听课者。王仁勤说:“我想的就是先(学)打招呼,因为大家都会说‘你好’,然后数字也很简单,他们学两遍也都能念,只是音调还不标准。这节课没有太多的中文出现,因为我觉得一下出现太多他们可能会觉得中文太难了,会被吓到。所以我想的就是让他们多通过图片、视频了解(中国),给他们的印象比较深,想更多地了解。”

 

课上最能发挥学生们想象力的环节莫过于中国地图的上色。在放完介绍北京、上海、西安以及大熊猫天堂——成都等城市的视频片后,王仁勤打开一张五颜六色的按省份划分的中国地图,分别指出了这些城市在地图上的方位,随后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印有中国地图的涂色纸。孩子们或按照示例地图上的颜色照猫画虎,或是按自己的喜好,一个个都埋下头开始认真地涂起颜色。

 

过了一会,当很多孩子兴奋地举起他们完成的作品时,其中一个小男孩仍在一丝不苟地涂抹着。记者走近一看才发现,原来这个小家伙不仅把各个省份涂上了美丽的颜色,还画上了很多刚刚从课上知道的东西。比如他在四川画上了一支憨态可掬的熊猫,又在内蒙古画上了一片长城的城墙……中国龙、五星红旗、古代建筑的飞檐,“东方明珠”电视塔等中国的象征,在他的画笔下跃然纸上。

 

这个小男孩名叫博什科,上四年级,这堂课是他第一次接触中文。与记者的交流中显得有点羞涩的他,流露出了对中国文化的极大兴趣。博什科说:“(这堂课)特别有意思,我们既学习了中文,也了解了中国文化,我非常喜欢,很想从五年级开始好好学习中文。”

 

听完课的校长斯拉温卡也难掩自己的兴奋。她相信,通过类似的兴趣课,会有更多学生参与到中文学习中来:斯拉温卡告诉记者:“我很高兴我们的中文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体验课这样一个了解中国的好机会。我相信学生们学习中文的兴趣会更加浓厚。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也关注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并认识到学习中文的重要性——它是塞尔维亚与中国交流合作的桥梁。”

 

或许,孩子和大人眼中看到的世界并不一样。在和记者的交流中,不少学生都率真地表示,学习中文更多地是出于好奇和喜爱,并没有过多去想在遥远的未来用中文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但正是今天在他们幼小心灵中早早种下的一颗中国种子,或许就会在未来的某天悄悄发芽。

 

观摩了体验课的中塞教育交流协会会长田真,在谈到这堂课的意义时“画龙点睛”:田真说:“对于学生来说,很多是初学者,他学了这堂课觉得有意义以后,可能就会继续学下去。另外学生对家长可能也会有影响,学校校长和老师,他们看到了对于中国的介绍,对中国有了一定的认识后,也会鼓励学生去学中文。通过第一节课的语言学习,大家可能觉得中文可能没有那么难,这就可能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几率。所以我觉得这堂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一堂课,而在于给他们以后的想法或是学中文的态度,打下一个非常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