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老奶奶福建安葬 与丈夫跨海相聚

台湾老奶奶福建安葬 与丈夫跨海相聚

结婚60周年时,张养成、高锦文与儿孙在一起
 

台湾老奶奶福建安葬 与丈夫跨海相聚

高锦文在安溪长眠
 

有人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昨日,在安溪大坪乡萍州村,上演了这么一场深情的告白:93岁的台湾老奶奶高锦文,追随丈夫张养成的脚步,在上个月仙逝后,由子女们将骨灰从台北护送至此。从此,她陪伴丈夫长眠在这青山绿水间的茶园里。

 

高锦文是日据时代从台北到安溪避难的千金小姐,张养成是知名商号“张源美”的后代,从1945年结婚,到2006年张养成离世,不管时代背景如何变迁,二人始终不离不弃,即使跨越千山万水,也要努力地“在一起”。

 

不服日本统治避难安溪 贤惠能干成为张家媳妇

 

从厦门驱车到大坪乡,需要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在盘山公路上颠簸多时,直至出现一个安静祥和的小村庄,这里便是盛产茶叶的萍州村。张养成于1924年出生于此,他的父亲张彩南是“张源美”商号的创始人,临终前为他指定了一位姑娘做媳妇,称其贤惠、有文化、敢担当。

 

这位姑娘叫高锦文,是个台北人。在日据时代,高锦文的父亲高铭鸿担任商会理事长,因看不惯日本人在台湾作威作福,便带着祖先的骨灰回到祖籍地安溪,并且开办了一间乡村小学,高锦文就在学校里当老师。空闲时,高锦文会把米挑出去卖,聪明能干的她卖米也卖得比别人好,就这样吸引了张家的注意,公公去世百日内,她就成为了张家的儿媳。

 

抗战胜利后,高家举家搬回台湾,只剩嫁出去的高锦文留在安溪,日子过得十分清苦。1957年,由于“张源美”茶行对中缅友谊做出很大贡献,张养成也因此得到政府特批,赴缅甸协助其兄长张树根开拓茶叶事业,而留下妻子和七个子女在大坪乡。丈夫不在身边,高锦文挑起整个家庭重担,尝尽辛酸苦辣。

 

带着5个孩子乱世寻夫 高锦文辗转在台湾落脚

 

分离的时光里,高锦文和子女们日日都等待着张养成从缅甸寄来的书信。二女儿张碧珍回忆说,那时爸爸一个礼拜写一封信,但信从缅甸寄到村里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每当邮递员来到他们村里,不管有没有送信来,妈妈都要煮一碗热汤给邮递员喝,而乡里邻居的媳妇们,都羡慕妈妈可以收到爸爸的信,因为那时候识字的乡民可不多。

 

1962年,在张养成96岁的奶奶去世后,高锦文终于可以去缅甸和丈夫团聚了,政府批给她带3个孩子出国的名额,她硬是争取到了5个。最大的孩子11岁,最小的5岁,就这样由她一个弱女子带领着,一路变卖土特产,经由汕头、广州到达澳门。这一路,孩子走散过好几次。有一次好不容易买到车票,车子要出发前,却找不到一个孩子,高锦文拼命拦着车,到处找,才发现孩子在厕所里睡着了。

 

由于当时缅甸发生政变,高锦文跟丈夫会合的计划受阻,她辗转领着孩子去台湾投靠娘家。亲戚提供了乡下的房子给她住,不过,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环境,高锦文还是决定靠自己的力量在台北生活。

 

夫妻长眠青山绿水间 成就一段两岸姻缘佳话

 

一年后,张养成来到台湾,至此夫妻终于团圆了。两口子十分注重孩子的教育,省吃俭用地供孩子们读大学。如今,七个子女分别在美国、加拿大、新西兰、香港和台湾定居,在电子、医学、商业上有突出的贡献。

 

晚年的两口子过得十分幸福。在葬礼的现场,电视机回放了两人珍珠婚、红宝石婚、蓝宝石婚、金婚、钻石婚等婚姻纪念日的照片。在张养成80岁生日的时候,儿孙们从各地聚集到厦门为老人过生日,录像中的高锦文对着镜头深情地说:“他真的是世界上难求的好老公。”

 

2002年,张养成的大儿子张国华问父亲有何遗愿,张养成说死后想葬回安溪,因为只有这样,子孙后代与祖国的血缘关系才不会断,才能常常回安溪看看。墓地张罗了四年,2006年,张养成去世,当时80多岁的高锦文率子女们将他的骨灰护送于此。老家的亲人说,这块墓地选得巧,刚好就是当年张养成去缅甸前,跪着跟母亲保证绝对不娶小老婆的地方,而他也一生信守承诺,对老婆忠贞不二。

 

刚开始,高锦文每年清明节都要来安溪扫墓,到了90岁时,身体状况已经不如从前,但为了给张家的祖宗扫墓,儿女们用长椅做成了轿子,抬着她上山。如今,两人长眠于此,成就了一段两岸的姻缘佳话。(海峡导报记者 杨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