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专家香港解读竞争力下降之惑 守成拉低竞争力专家建议加快科技创新

海峡飞虹报道(记者丁一鸣):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期发表的有关2014年中国各大城市竞争力报告,将香港的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列为第二,首次被深圳超越。主持牵头做出这份报告的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教授18日在香港举办记者会为这份报告“解画”,并连同香港学者为香港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

 

社科院专家香港解读竞争力下降之惑 守成拉低竞争力专家建议加快科技创新

牵头城市竞争力报告的中国社科院倪鹏飞教授(左1)在香港召开记者会,解读为何今年香港综合经济竞争力落后于深圳

 

倪鹏飞介绍说,除了本次报告的统计计算模式有所更新以外,分项的数据变动是导致香港2014年综合经济竞争力下跌最主要的直接原因。在评定综合竞争力的三个分项中,综合增量竞争力指数较上一评定年度(2013年)下跌甚多,从排名第18位下跌到第32位。

 

倪鹏飞认为,这是由于香港“守成有余、创新不足”的发展局面始终没有改变造成的。他说,以前香港之所以能够执中国各大城市发展之牛耳,乃是因为在经济发展驱动力方面处于先进水平。内地依靠生产要素驱动时,香港就已经是投资驱动;而内地转型为投资驱动时,香港的投资驱动更有效率。但如今,内地已经逐渐在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香港如果想在新时代仍然引领中国城市的发展,也必须进行驱动力的转型升级。

 

在另一个同时推出的竞争力指数评比——城市可持续竞争力中,香港仍然位居全国首位,但分项中亦是“知识城市竞争力”一项下跌明显,创新和科技发展仍然滞后于中国其他主要城市。

 

倪鹏飞为香港带来了三大发展建议,其中包括重视政府作用、凝聚社会共识,加大与内地的合作与联系,以及促进科技创新、引领知识经济。他认为香港经济的转型升级必须加快。同场出席这次记者会的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沈建法亦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他并指出香港的科技创新除了在硬件方面进行技术开发之外,还应立足香港既有的商业、服务业优势,探索在这些行业进行软性技术升级的可能性。

 

当记者问到具体应该如何凝聚共识、尤其是促使既有产业模式下的既得利益群体支持发展新科技产业时,倪鹏飞表示,香港对创新科技产业仍无很广泛的共识,使得香港虽有最好的商业环境与资金,但却无法与创新结合。这就要求媒体有担当、学者有责任、政府有主导、工商界有努力。他希望香港内部、以及同内地、区域内乃至国际上都多有交流,各界人士弭除党派之争、政见之异,共同发掘发展的客观规律。而沈建法则呼吁,香港各界人士在支持或反对一项动议时,要秉持理性,提出合理的理由,切勿一知半解、荒废共识。

 

科技创新在香港并非新名词,早在回归初年,便有类似动议。但由于社会上出现反对声浪、共识无法达成,从而一直延宕至今。而深圳则在同时期迅速崛起,成为许多高新科技产业的总部所在地。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提出要建立创新和科技发展局,但社会上仍存争议,且放大表现在立法会内,导致部分议员不断阻挠有关动议,使之至今未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