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情超冷 台湾选举的“英派”傲慢

美国《世界日报》11日社论说,距离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投票仅35天,岛内选情却出奇的冷。除了近日蓝绿互揭蔡英文、王如玄炒地购房牟利,“扒粪式”负面选举有些火花,这场选战简直沉闷而缺乏内涵。

 

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能让民进党重新站起,并不是因绿营推出什么令人刮目相看的兴革政策,而是因国民党自乱阵脚,自毁长城,终让一手好牌玩到全盘皆输。近年台湾重大社会冲突事件,不论“反军中人权白衫军运动”、“反服贸太阳花运动”、“反核四绝食行动”,无一由民进党领衔主导,却也无一不获民进党奥援,进而从中得利,形塑民进党与所谓改革力量站在一起的形象,搏得青年选民支持;加上“独”派为再次政党轮替捐弃成见,让蔡英文能以“英派”自居,号召选民齐来“点亮台湾最后一里路”。

 

相较国民党去年“九合一”选举惨败,士气崩垮,苟能及时生聚教训,犹有可为。但洪秀柱国民党党内初选出线,又出尔反尔演出“换柱”戏码,朱立伦最后愿担责任,最佳时机已逝。而国民党党内倾轧未休,就连选个副手,都因缺乏完善评估,让王如玄一出线,立即陷入购买军宅争议,蓝营选情雪上加霜;朱立伦再回头找洪秀柱奥援,想重燃支持者热情,群众却雄心信心皆失,回天乏术。

 

政党轮替事小,台湾面临的难局事大。台湾的困境并不会因选举结果就改变,反而可能因蔡英文模糊的政策,更颠簸难突破。两岸政策模糊的“维持现状”,外贸主张绕过中国的“新南向政策”,即使大陆不改弦易辙,两岸缺乏互信,势必进入新探索调整期。与大陆服贸、货贸协议难进展,更难期待与其他国家自由贸易协定能突破;在全世界贸易结盟,大陆推展“一带一路”等多重挤压下,台湾经贸空间益形萎缩,真有沦为“亚细亚孤儿”的危机。

 

经济走不出去,持续的青年就业低薪,社会分配不均,冲突加剧。而健保、劳保、老人年金等债务大限将至,人口老化压力迎面而来,水电能源困境无法改善,蔡英文未上任就面临千疮百孔的施政挑战,更不用说“立法院”可能是各党难过半的混乱局面,台湾地区新领导人面对的难题,绝对比马当局更险峻恐怖。

 

蔡英文提不出解方,却无碍她选举得票。选民对国民党执政的不满,远超过对民进党执政的信心和期待。不仅如此,民进党虽有8年执政经验,但草莽霸道在野问政风格未除,排除异己的政治手段逼人,都让人对新当局作为感到忧虑。

 

尽管蔡英文胜券在握,但为向力挺自己的三立电视台示好,找尽各种理由拒绝参加公共电视与四报一社主导的电视辩论,硬要打破传统,独给三立主办,否则不惜破局。显见其心目中既无“公共电视”的独立精神,更无尊重多数媒体胸襟,大权在握,纵令得罪媒体、选民和违反民主传统,也要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到底。尚未当选尚且骄傲跋扈至此,真的当选后,会以什么态度来面对媒体、面对民主、面对“立法院”,可想而知。这种肆无忌惮的威权风格,更让人对“英派”是否等同“鹰派”风格,让人不寒而栗。

 

过去评价蔡英文,除了“空心”外,对她还有些“非民进党系”政治素人的想像。但经这些年历练,蔡英文不一样了。她无惧社会与政治挑战,更相信自己“完美政治经历”配合“坚定决策作为”,能跳脱蓝绿,培养出新“英派”与“英迷”,成为未来的有力后盾。

 

不知蔡英文是否看到,16年前的“扁迷”与8年前的“马迷”,对扁、马痴狂忠心程度,绝不下于今天的“英迷”,而今安在?台湾选民对政治人物的残酷现实、翻脸无情,新当局如不能在短时间扭转台湾颓势,为低荡已久的台湾打开出路,蜜月期短暂会让所有政治人物畏惧。去年叱咤风云的台北市长柯文哲,如今还剩多少魅力能挥霍?

 

重要的是,“英派”不可恃,“鹰派”更不可行,唯有务实面对难题,真正以开放、多元心态重新凝聚台湾社会信心,或许还有创造历史的机会。否则,“英派”兴起,终将只是台湾另一段痛苦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