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科技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5-11-24 09:30:20 | 来源: 光明日报 |
“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一个国际性构想,具有覆盖范围广、建设周期长、涉及领域宽等特点,需要在广泛空间进行开发建设。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空间科技大有可为,也必须有所作为。
近几十年来,空间科技发展非常迅速。现在,利用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可以对全球大范围和重点区域进行动态观测,这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基础性、战略性意义。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卫星、机载遥感系统和北斗导航系统等空间技术实现了快速发展。我国的陆地观测卫星数据接收站网已覆盖我国陆海全部面积、亚洲70%的面积,接收技术指标达到国际水平。而地球大数据则是在对地观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数字地球的具体呈现。新一代数字地球将充分分析和挖掘空间对地观测大数据,能够为全球气候变化、减灾防灾、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粮食安全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决策提供技术支持。空间技术具有宏观、快速、准确获取数据等特点,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资源环境格局与发展潜力认知研究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提供基础性、精准性数据和宏观、前期战略咨询。空间技术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助力打造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新模式,突破“胡焕庸线”。基于遥感技术对“胡焕庸线”进行30年连续动态观测并结合统计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胡焕庸线”两边人口密度差异在局部发生变化,但总体上变化不大。这说明传统农业经济在突破“胡焕庸线”上的作用是有限的,也意味着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必须走创新驱动的新模式。应在坚持资源利用、生态保护同经济社会发展耦合的前提下,形成独具特色的干旱区经济发展新模式,带动各类人才向西流动,突破“胡焕庸线”,进而不断提高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助力“一带一路”沿线现代农业、现代旅游业等的发展。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旅游业,可以充分利用空间科技。例如,借力空间科技,可以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水资源分布、农业空间结构和农业发展机遇、主导性中心城市和城镇化格局,更好发展现代农业;可以分析生态系统空间和时间演进情况,分析古丝绸之路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时空分布,促进旅游经济发展,进而发展数字旅游、虚拟旅游、科技旅游等。
助力构建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的国际科技合作框架。我国可以大家共同关注的科技问题为牵引,与上合组织和东盟国家开展实质性合作研究,尤其是在气候变化、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现代农业、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等领域开展互惠互利的合作研究,提高我国在相关领域的话语权。
助力建设“丝路空间信息驿网”,形成覆盖“一带一路”的丝路亚非欧大视野。目前,我国第四个也是在境外建设的第一个陆地卫星数据接收站——北极站已启动建设并将落地瑞典,建成后将形成覆盖北极、欧洲的卫星接收能力。借助这一平台,开展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输出虚拟地面站、数据处理技术、空间信息应用等工作将更有优势;建设“一带一路”空间大数据共享共用系统工程,实现数据信息服务、互联网业务和国际通信业务领域的互联互通也更为可能。
具备开放、合作、共赢等特点的“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是一条经济之路、贸易之路,也是一条科教文化发展之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科技可以充分体现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义和支撑作用。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两岸产业交流对接系列活动在江苏举办2024-11-22
- 事关中国和东盟 这个论坛首次“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2024-11-22
- 中国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2024-11-22
- 【图解】从多个“首次”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在苏州举办台商座谈会2024-11-21
- 台北多辆公交车登出大幅广告 要求废除2019版课纲2024-11-21